第2节(1 / 2)

严家长女 茗荷儿 2145 字 17天前

母亲薛氏在院子里洗衣裳,见她回来,忙舀出一盆清水,“看热出这满头的汗,洗把脸凉快凉快。”

“不用,还得出去。”严清怡将猪头肉跟猪耳朵放到桌子上,“天气热,娘少炒一个菜,我去看看郭大叔,回来时候顺便给爹打上二两酒。”

薛氏嗔道:“不用管他,有得吃就行了,还天天酒肉伺候着……你赚的银子攒起来当私房,家里再穷也没得让姑娘养家的道理。”

严清怡笑笑:“看娘说的,我就买点吃食,哪里就谈到养家了?”进屋,拎个蓝底白花的粗布包裹出来,招呼一声,“娘,我去了。”

郭大叔是外乡人,七八年前流落至此,借住在二郎庙。

时近正午,周遭人家已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充满了饭菜的香味。往常这个时辰,郭大叔已经在庙外高台上生火做饭了,今天却是半点动静都没有。

严清怡心头一紧,加快步子登上台阶。

郭大叔沉默地坐在门槛上,蓬松的络腮胡子后面藏着浅浅笑意,“丫头来得巧,再晚会儿就错过了。”

严清怡递过荷叶包,盯着他脚前破旧的褡裢,“大叔要出门?”

“回家,”郭大叔打开荷叶包,抓起酱肘子苦笑声,“家中还有一儿一女,闺女跟你差不多年纪,儿子要大些。离家好几年了……也不知他们还记不记得我?”

话语里几多的惆怅与惦念!

她没有料错,郭大叔果然要走!

净心楼里来了京都贵人,郭大叔就该回乡了。

严清怡默了默,抖开蓝布包裹里包的衣裳,“昨儿才做好,正好路上穿……大叔的家离得很远?”

郭大叔扫一眼。

是身裋褐,细棉布的料子,上衣是土黄色,裤子是藏青色,针脚匀称而细密。

一边啃着肘子,一边道:“又让你费心了。”

严清怡两三岁时跟着薛氏来上香,一个趔趄没站稳从高台上滚落下去,他见机快,赶在她着地之前捞了起来。

严清怡小小年纪却仁义,一直记着他的救命之恩,没断着送衣物吃食,将他当长辈孝顺着。

郭大叔极快地啃完肘子,掏帕子擦擦手和嘴,“我家在京都,骑马两三天,要是坐车就得五六天,”从袖袋掏出把牛皮鞘的短匕,“这几年没少得你孝顺,以后未必能再见面,这物件跟着我有年岁了,给你当个念想。”

“谢谢大叔,”严清怡眉眼弯弯,接过短匕,用力拔出。

“刀刃锋利,当心别伤了手。”郭大叔笑着嘱咐一句,“你回吧,时候久了怕你娘惦记,我也要走了,你替我跟你爹娘告个别。”顿一顿,又道:“丫头,要是有机会到京都,往槐花胡同找姓郭的,我单名一个鹏字。”

严清怡应着,与郭大叔一道走下高台,望着他魁梧的身影渐渐远去。

她当然知道郭大叔名叫郭鹏,也知道他住在槐花胡同尽西头的三进宅院。

甚至,她还知道郭鹏的妻子儿女并不愿意他回去。

再甚至,她也知道即便自己有朝一日能去京都,也见不到他。

因为郭鹏回京后,只住了半年就被派往辽东,再后来听说辽王谋逆,他不知所踪。

郭鹏性情爽直耿介,如果可以,严清怡并不愿让他回京卷进那些是非中。

可她却无能为力。

毕竟,她示好郭鹏,不过是偿还前世那点微薄的恩情,再者也是存着私心,郭鹏是有能力的大人物,能结交总比不相识要好。

对郭鹏来说,她只是个稍有情分的晚辈,有什么理由阻止他回去看望妻儿老小?

再者,净心楼那个病弱男子“七爷”,看似不起眼,可他身上那件真青色长袍是怀素纱。

怀素纱穿在身上如水之波如木之理,在京都素有“一两黄金一寸纱”之说。

能穿得起怀素纱,怎可能是寻常人?

若非如此,郭鹏未必能这般痛快地跟他们回去。

只是,七爷到底是哪家勋贵的公子呢?

严清怡脑海里完全没有关于七爷的任何印象。

踯躅着,已经到了福德巷,严清怡打了三两酒,借用店家的锡壶提着回家。

幼弟严青旻在门口张望,见到她,欢快地奔上前唤一声,“长姐”,接了她手中酒壶,兴高采烈地说:“娘擀了面条”,又压低声音,耳语般道:“还有猪头肉拌黄瓜和葱拌猪耳朵。”边说边咽了口口水。

家里贫寒,并不能经常吃肉。

严清怡忍俊不禁。

进了院门绕过影壁,就看到杏树下约莫两尺高的柳木饭桌,父亲严其华坐在板凳上,手里攥一根嫩黄瓜,“咔嚓咔嚓”地嚼‘

瞧见严清怡,严其华微微点下头。

严清怡本能地警惕起来,面上却不露,恭敬地问候声,“爹回来了。”将酒壶呈上,“卖杏子得了些钱,掌柜说这是今年才酿好头一茬的梨花白,爹尝尝。”

严其华接过酒壶,先对着壶口闻了闻,倒出半盅来,细细品一口,“吧嗒吧嗒”嘴,“不错,味正劲足。”

严清怡脸上适时地漾起渴求赞赏的笑,“爹要喝着合口,明儿我再去打一壶……今儿运气好,贵人抓给我一把铜钱,足足三十五文。”

“好,闺女比爹强,爹守了半天铺子,什么也没卖出去。”严其华盯着她,脸上神情晦涩不明。

严其华会做木匠活,因家里五口人只住着两间房实在太过逼仄,就在胡同口赁了间破屋,略略收拾了下,权作店铺。

平常接活计做,没活计的时候就做些长条凳或者桌椅等物摆在那里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