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2 / 2)

一个汉子眼疾手快地夹走了她们留下来的肉,满足地吃了起来,其他几个动作慢的悔青了肠子。

……

叶青水做完一顿收工饭后,一连几天村子里到处都是夸她做饭香的话,听起来跟流水一样不要钱似的。过完年,张家要讨媳妇想请叶青水做喜酒饭、李家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喜丧了,也想请叶青水做喜丧饭。

叶青水统统都婉拒了,她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给人洗菜做饭。

她又不是火头工!

于是村里人翘首盼着再吃一次叶青水亲手做的饭的愿望,彻底落空。估计得等叶家下一次办喜事才有福气吃了。但是叶家啥时候再办喜事?

叶青水做的肉变成了很多人心头难忘的回忆,有些知青甚至回城了,若干年后也过上了顿顿吃肉的日子,但再也不会有当初那种激动,那是在贫穷艰苦的岁月里尝到美味惊喜和幸福。

那碗肉变成了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安慰自己、依旧向往美好生活的勇气。

多年以后再也没有吃过一顿像当年那样好吃的肉了。

……

婉拒了做喜宴丧事酒席的叶青水,腾出了时间买了一份地图,揣着周存仁的手稿亲自跑去了出版社。

出版社的人一看名字生、从未听过,客气就少了很多。

再看稿件,破破烂烂,人就皱紧了眉。作者也不是啥有名气的人、更不是专家,哪个山旮旯出来的还想出书?

“我们这里不缺理科教材和辅导书。”

叶青水被接二连三地拒绝了,跑了大半个月,市里的出版社无一都拒绝了。她灰头土脸地去找了以前给她颁过奖、听过她的庆功会的领导。

县文化部的人还认得叶青水,这可是那个年纪轻轻就干出了大事的姑娘,他们听完她的话,热情地把红旗出版社介绍给了她。

红旗出版社那边答应得好好的会认真组织学者审稿。

然而过了几天叶青水和谢庭玉兴高采烈地提着周存仁的其他手稿来到出版社的时候,红旗出版社又改口了。

“书确实写得很认真,内容得很不错,这位周老师的成分……恐怕过不了审核,他现在应该争取好好改造,怎么能出书呢?”

叶青水失落地把另一部分的手稿取了回来,送来之前好好的手稿,带回去之后变得七零八散、缺了几页,还沾满了污渍,认真看上过像是人的脚印。

出版社的人见了这一幕,先是心虚,然后又嘲讽地道:

“一本破书而已,要不是领导推荐来的,谁有闲工夫搭理你?”

叶青水压下了心里的愤怒、心酸,她没有反驳周存仁成分不好的事实,而是憋着气撂下了一句狠话:

“是不是破书,等着瞧。”

她抱着手稿走出出版社,谢庭玉看着她的表情,就知道在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他安慰地摸了一下她的脑袋:

“别伤心,玉哥带你去吃好吃的。”

叶青水并不想去国营饭店吃饭,国营饭店一顿饭八毛、一块总得要,这时候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仍旧坚持说:“不要浪费钱。”

谢庭玉也笑了笑,“不会的,玉哥办事你放心。”

说着他把媳妇抱上了单车,他载着她去门市部买了一斤五花肉。

他载着她回了家,到自留地里摘了一把韭菜。他从缸里取出一点面粉打散揉捏,用擀面杖慢条斯理地撵着,碾成一张张圆皮……

谢庭玉捞了几勺骨头汤,等水滚之后下饺子。他包饺子的动作虽然有些慢,但是不急不躁、全程看起来行云流水,特别文雅。

连包出来的饺子,每一道折痕都那么好看。

他把饺子端到叶青水面前的时候,眼里露出一丝温暖的笑,“你吃吃看?”

春天地里刚发出来的韭菜嫩嫩的,绿油油的,吃起来有股甜味,饺子又大又软,皮薄馅厚,咬破了皮滚烫的汤汁流得满嘴都是。

谢庭玉看着她低头一口口地吃饺子,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满足。

他说:“好事多磨,水儿不要气馁……你要知道,这件事可不光你一个人在做,还有我。”

他说着说着忽然笑了,他拆开了从遥远的北方寄来的家书。

“庭玉:见信如晤。孩子,当初你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奶奶永远都以你为荣……”

叶青水嘴里还含着饺子,赶紧吞下去,问:“奶奶她写了啥?”

谢庭玉不疾不徐地念给了叶青水听。

叶青水听到谢奶奶这样夸赞孙子,嘴角不禁抽了抽,不过心里却是暖洋洋的,这种被长辈引以为荣的感觉真好。

谢庭玉继续念道:“庭玉,你寄过来的手稿奶奶认真地看了几天,心里分外高兴。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新一代青年的培养,我们也在思考着如何推动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今天看到你寄来的手稿,你在信中叙述的故事,奶奶忍不住哭了。奶奶感谢周先生的坚持,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有他这样坚守信念、心系教育的人,我们国家才有进步,青年人才能看到希望!

这两斤重的手稿,经过我们的审查没有一处错误,编写严谨、内容详实。但为了更好地联系出版,希望庭玉把剩下的手稿尽快寄来首都。”

谢庭玉用着不疾不徐的音调,缓缓地念着。吐字清晰,他的声音好听得宛如编钟,时而清越时而低沉,听完,叶青水已经流了满脸的泪水。

她不可思议地喃喃道:“奶奶可真厉害。”

“周老师的书,可以出版了吗?”

谢庭玉擦了擦她的眼泪,点了点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咱们去寄手稿吧。”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