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1 / 2)

农园似锦 姽婳晴雨 4196 字 29天前

人家阳郡王都答应替卤菜店揭匾了,宁知府再不方便也得方便了。宁知府赶忙道:“哪里哪里!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当一串长长的鞭炮点燃时,阳郡王和知府大人出现在店门前。围观的百姓们,认得阳郡王的不多,可府城的人不认识知府青天大老爷的几乎没几个。看到知府大人亲自帮卤菜店揭掉匾额上的红布,“余记卤菜店”几个烫金大字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一阵静默之后,便响起热烈的掌声。

人群中,伴随着一阵窃窃私语——

“余记卤菜店什么来头?能请来知府大人给他们揭匾。”

“听说这家店面本来是知府大人家的,做得绸缎生意,春天的时候突然关了门,大半年才重新整修,开了这家卤菜店。莫非,绸缎生意陪了钱,所以知府大人重新开了这家卤菜店?”

“我觉得不太像,听隔壁那家人说,这片院子开春就卖出去了。这处院子和店铺地势这么好,即使绸缎铺子不赚钱,关了租出去每个月也能有不少进项……”

“会不会是比知府大人更大的官,看中这片院子,买了下来?你看跟知府大人一起揭匾的男子,通身的气派,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身。还有,知府大人对他那么客气,难道他是这家铺子真正的主人?”

“不管什么原因,这家铺子有知府大人和这位不知名的贵人做靠山,难怪昨天王瘸子的婆娘来胡搅蛮缠,人家小姑娘一点也不怯场,还说请知府老爷给评判呢……”

……

围观者众说纷纭,大家都认定了铺子有知府大人做靠山,不是一般人能动得了的。府城中,某些对余家卤菜方子有兴趣的人,也悄悄地歇了心思。

接下来,又有一些府城的官员,虽然跟余家没有什么瓜葛,看在知府大人的面子上,也到场贺喜了。中午,有知府大人和这些官员在,不可能在后院随便对付一顿了。至于阳郡王,虽然身份贵重,但在东山村老宅那简陋的条件下,他都一天不落地去蹭饭,余家人都不把他当外人。

午饭定在珍馐楼,余小草点了一大桌子的美食,其中不乏每日限量出售的菜肴。知府大人和其他前来贺喜的客人,心中暗自惊讶。府城的珍馐楼虽说是今年春天才开业的新店,可火爆程度府城人都是知道的。现在像这样的雅间,都预定到一个月以后去了。

余家到底什么背景,能够随时弄到雅间,而且点到限量的菜肴?这种待遇,别说知府大人了,京中那么多权贵之家,在京城的珍馐楼也没这特权。想在鼎鼎有名的珍馐楼吃一顿,就是皇亲国戚也要老老实实地预约排队等候!

大家心中虽有疑惑,这顿饭依然宾主尽欢。尤其是得知坐在主位的那位,居然是近两年朝堂风头正盛的阳郡王,官员们态度更是热情和殷切。后来,在席间陪坐有些紧张的余海,都渐渐被遗忘了。

余记卤菜店开业第一天,就在府城打响了名气,同时也获得了保护伞,即便以后的日子里,卤菜店的生意火爆程度快赶上珍馐楼了,也没人敢过来找事儿。开玩笑,府城谁不知道余记卤菜店有知府老爷做靠山,而且铺子就在知府衙门斜对面,来闹事?是嫌自己命长了,是吧?

开业三天内,所有卤菜半价!昨天参与品尝活动的百姓,就是卤菜店的活广告,卤菜店的肉如何如何香,卤菜店的素菜都比肉还好吃,卤菜店也有珍馐楼一样的烧鸡烤鸭,卤菜店……

再加上,余小草在门口弄了个铁皮炉子,上面炖着卤过的猪头肉、猪下水……浓浓的肉香,充满了整条街道,几乎每一个路过的百姓闻到香味都要停下脚步,寻找源头。

开业这三天,卤菜店的生意无比火爆。余小草跟大姑忙不过来,把刘俊平和刘燕儿也给叫过来帮忙。刘虎和余海就负责食材的运输,每天来往于东山村和府城之间。

即使是半价,开业的第一天,营业额竟然也达到了三百多两,出去成本净赚一百多两。第二天、第三天,营业额都是呈上升趋势,达到五百多两和六百多两的收入,一天两头猪都不太够卖的。

卖得最快的,还是价格比较便宜的猪头和猪下水,以及一些卤豆干海带豆皮这样的素菜。每天都要卤上三四锅,才堪堪够卖的。锅不是那种普通人家吃饭的小锅,而是能供应十几二十个成人饭量的大铁锅。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八岁小秀才

开业第四天,卤菜店各种卤菜价格恢复原价。经过这几天的免费试吃和半价销售活动,余记卤菜店的名声彻底打响了。

香入骨髓的烧鸡,皮壳焦脆肉质细嫩的熏鸡,香而不腻的烤鸭,皮白柔嫩香鲜味美的盐水鸭,清香可口风味独特的熏肠,香味悠长味感丰富的各色卤肉……最受欢迎的还是香糯浓醇的卤猪头肉!

余记卤菜店菜品丰富,味道鲜美。如果说,珍馐楼是有钱人家向往的美食天堂,那么“余记卤菜店”就是平价美味中的翘楚。府城的中产之家,每隔几天都会到卤菜店打包一样卤肉打牙祭。就是囊中羞涩的普通百姓,家中有客人或者每逢节日,也会咬牙买些卤菜回去装面子。就是府城数一数二的人家,也会派家中的小厮抹黑排队,购买余记的限量销售产品。

余记的烤鸭、烧鸡和盐水鸭,味道绝对不输珍馐楼价格还便宜。余记的熏鸡、熏鸭、熏兔等,味道独特,就连珍馐楼都吃不到这样的美味。可惜,这些都是限量销售,每日每样只卖十只,而且不接受预定,先到先得。

那些自诩美食家的有钱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些美味,就派下人半夜时候过来排队,势必要买回一种回去解馋。在唐古这样的小镇上,都不缺有钱人家,更何况府城这么大的地方?

限量菜品的数量有限,府城不差钱的人家又多,僧多肉少的结果是,余记门前彻夜排队的人出现的越来越早,有的甚至天刚暗下来,就带着被子在打烊的余记门前猫着。这些人成了余记门前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雨雪天也从不间断。

那些认为吃猪肉粗鄙不上台面的世家子弟,偶然间尝过余记的卤肉后,也会悄悄派些脸生的下人去余记门前排队,在买限量菜品的时候,夹带一些卤肉、卤猪蹄、卤猪头之类的卤菜回来,关上门偷偷地食用。

余家光卤肉每天一头猪根本不够卖的,中秋前后每天两头猪不到傍晚就卖光了。余家猪场的一百多头猪,估计不到年下差不多就要断货了。刘虎便带着大儿子,去未曾遭灾的村镇预定和收购生猪。他们价格给的公道且有望长期合作,很多人家都乐意卖猪给他们。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余家人忙忙碌碌的,不知不觉到了院试放榜的日子。小石头考完院试后,赶上自家卤菜店开业,来帮忙了一段时间,等店铺销量稳定下来后,小草就把他赶回书院继续他的学习生涯。考中秀才不是小石头的最终目的,他的目标是在会试和殿试上一展才华!

院试放榜后,会有专人去各个乡镇通知,然后由当地县衙的人,到每家每户去报喜。唐古镇本次院试考取了十三名秀才,其中东山村中了两个,一个是钱文,一个是余舤!小草的小叔在院试第二场中名落孙山,依然没有如张氏所愿考中秀才。

放榜前后,卤菜店只留下大姑一家,余海和小草都回了东山村等消息。虽然回来前,知府大人曾经派人向他们隐晦地透露出小石头考中的消息,可到了放榜的日子,一家人依然焦急地等待着。

前来报喜的是县衙的捕头,一般这样的差事只要派普通衙役就可以了,可考中的人中有余家人。余家人是谁?那可是在唐古之主阳郡王面前能说得上话的人,哪怕是泥腿子出身,可县令老爷对他都要礼让三分的。

岳捕头能在吴县令离开后,依然稳坐捕头的交椅,除了能力超群外,跟他为人圆滑会来事有很大的关系。他自告奋勇接下了来东山村报喜的消息,一进村口就有半大小子拦住他,询问消息。

得知余家八岁的小儿子石头考中了秀才,一群小子们撒开腿就往余家跑,正当第一位报喜的人。

余家人近年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开了养猪场,也不知道喂的什么,猪崽子们见风长,大半年就能出栏了。听说余家的卤菜店在府城生意火爆,从每隔一天就杀五六头猪送过去,可以想象销量有多火。就连跟余海关系好的刘栓柱家也沾了光,养的鸡根本不愁卖,给的价格不比珍馐楼低。

余家人本来就不是那抠搜的,对报喜的人肯定不会小气了!

在余家人翘首期盼中,村里李扬帆家的大小子李小贵,气喘吁吁地跑进余家的院子,没等气喘匀,就扯开嗓子喊起来:“大海叔,小石头考中了!小石头考中秀才了!!”

老余头一听,登时老泪纵横:祖宗保佑,余家后辈中终于出息了。石头虚岁才九岁,就考中了秀才,又在镇上最有名的书院读书,将来前途肯定不会止步于此!几辈子都是泥腿子出身的余家,终于出了一个读书人了!!

柳氏跟小莲紧紧地抱在一起,哭得泣不成声。她们都在庆幸,幸好那时候分家出来了,要不以张氏的抠门性子,根本不可能出钱让小石头读书,又何谈考中秀才?

余海激动得都不知道做什么好了,搓着手在一旁傻笑。这才一会儿功夫,余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来贺喜的乡亲,余航一阵激动之后努力平静下来,拿出瓜子花生糖块招待前来贺喜的人。

余小草取出一个小荷包,里面是一两一个的银锞子,放入李小贵的手中,向他表达了谢意。出了余家的门,那些只慢了李小贵一步的半大小子们,看到轻飘飘的荷包,都酸酸地让他打开看看余家给了多少赏钱。在他们看来,扁扁的荷包里能装几个铜板?为了这几个钱拼了命地去争,可值当的?

当李小贵从荷包里掏出一个银闪闪的花生模样的银锞子时,这帮小子们不淡定了。银子!余家给的报喜钱居然是银子!!一两银子那可是一千个铜板啊!!半大小子们恨只恨爹娘给自己生了一双短腿,让淘小子李小贵跑到前面去了!!一时之间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纷杂。

此时,岳捕头已经在余家门前下了马。渐渐平复激动心情的余海,迎了上来,把岳捕头请进去喝茶。岳捕头豪爽地哈哈笑道:“岳某托大,叫你一声大海兄弟!大海兄弟,给你贺喜来了,你养了个好儿子,小小年纪就考中的秀才,而且名列一等,成了咱们唐古镇最小的廪生!”

廪生又叫廪膳生员,是在院试中名列前茅的学子,整个府城也就三十人左右。取得廪生后,每月可以领廪米六斗,每年有四两的廪饩银。如果是穷苦人家的话,廪生的这些补助足以让一家人不饿肚子了。

虽然这些微不足道的补助,对于余家来说不算什么。不过“廪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誉,让全家引以为豪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