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都风云(七)(2 / 2)

大明官途 高月 1829 字 16天前

“这……”不去宗庙朱允炆总觉得不妥,他又向黄子澄望去,黄子澄却哼了一声,昂然道:“怕什么。陛下尽管去,他们不就是拿几年前那件事来做文章吗?说陛下不成体统,可陛下做了吗?那个女人还好好的在辽东李维正身边,陛下根本就什么都没做,又何惧之有?一句绝无此事就行了,想逼宫的无非是秦晋两王,陛下以正言反驳,臣就不信。在先帝的灵前他们真敢以谬论逼宫?其他诸王也未必支持他们,反倒是陛下不去祭莫先帝,才被他们抓住把柄,这才是逼宫的最好借口,说不定秦王打的是这个主意。”

朱允炆点了点头,黄子澄的话说到他心坎上了,他毅然起身道:“师傅之言深合朕意,朕决定后天准时和诸王一起在宗庙拜祭先帝。”

旁边的齐泰虽然还是觉得不妥。可见皇上决心已下,他心中着急也没有办法了。

二天一早,众人参加完朝会便各自回衙门了,齐泰忧心忡忡,他简单地处理了几件急事后,便匆匆离开了皇城,来到了李维正位于刘军师桥的府,门房替他通报了,等了一会儿,管家出来,说李总兵有请,在书房等候,虽然李维正没有亲自出来迎接,但齐泰已经顾不上他礼节上的不周了,他跟着管家走进了书房,一进书房,李维正便惊讶地迎了上来,“齐大人满面忧虑,究竟出了何事?”

事实上他当然猜到了齐泰为什么而来,就算齐泰不来,他也会找上门去,和燕王一样,他当然也担心朱允炆最后扛不住而真的退位了。

齐泰叹一口气便道:“马上要出大事了,我怎能不忧虑。”

“齐大人别急,请坐下慢慢说。”

他让齐泰坐下,又让人上了一杯茶,齐泰无心喝茶,便焦急地把昨晚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道:“黄子澄让陛下以正义服人、据理力争,并说不去拜祭反而让他们抓到把柄,我总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妥。可又说不上来,陛下接受了黄子澄的劝告,已经决定明天去宗庙,我心里着急,便特来向李总兵求教。”

李维正听完了黄子澄的理由,冷笑一声道:“当真是腐儒之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亲兄亲弟,又逼父亲退位,可人家不也一样有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吗?诸王带兵进京,试图谋反,在混战中把他们误杀又有何妨?修改史书就是了,实在不行,事后再一一册封,封他们某某太子某某皇帝之类的谧号,死皇帝总比活王爷令人省心吧!而且反显出皇上的心胸和气度,皇叔造反他都不计较,至于他们招募那些乌合之众。有各地都指挥使看管着,还怕他们闹上天去?”

齐泰听完李维正之话,不由目瞪口呆,心想他们翁婿二人真是一路货色,这位更狠,居然还想到了修改史书,心中虽不赞同,但脸上却不敢表露,只得干笑了一声继续道:“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关键是皇上明天要去宗庙拜祭先帝,黄子澄坚持所谓不成体统之事根本就不成立,只要心正就不惧,让皇上以大义辩驳,我不知该怎么劝皇上。”

李维正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你们都是正人君子,满腹治国安邦之策,却真的不懂阴谋诡计。你们以为秦王真会拿那件事难吗?你们都知道那件事根本就没生,难道他就不知道吗?就算秦王蠢,可他身边的谋士呢,他们也蠢吗?他这样说是想把皇帝先诓进宗庙。让你们以为事情不大,可以应付,等皇帝进了宗庙,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齐泰愣住了,半晌他才结结巴巴道:“可是皇上确实没有做什么有失仁德之事啊!他们何以弹劾?”

“何以弹劾?”李维正有点不可思议地盯了齐泰半天,他不由哑然失笑道:“齐大人居然说何以弹劾。我来问你,先帝制定的诸般严刑峻法现在何在?先帝定下的桩桩铁案,现在还有哪件没有翻案?先帝对江浙课以重税,并言永世不得更改。皇上是否遵从了先帝之令?皇上一次又一次地将先帝的律令圣旨踩在脚下,不屑一顾,有了这么多的依凭,秦王难道还不足以逼宫吗?”

齐泰已经听得满头大汗了,他狠狠给了自己一记耳光,转身就走,不等他走出门,李维正却淡淡一笑道:“不过秦王之谋确实不用大惊小怪。齐大人只须略施小计,就让他逼宫不成。”

齐泰的脚钉在了门口,他蓦地回身。向李维正深深施一礼,恳求道:“事情紧急,万望总兵大人赐教。”

李维正却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茶。才缓缓说道:“其实办法很简单。齐大人不是兵部尚书吗?只须调两万精兵部署在宗庙附近,我保证明天藩王们一个都不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