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未来规划(2 / 2)

影帝 威武武威 1700 字 27天前

好吧,既然如此,肖恩也就暂时将其他事情丢到一边,说起自己的想法,短时间内,我不想出演什么角色。

嗯?弗雷德里克眨了眨眼睛,似乎在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知道你想说什么,弗雷德,别着急,先听我说完,肖恩举起一只手,既然我要在这里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就必须从长远的考虑,而现在我最欠缺的,是经验。

他坐直身体,让自己显得分外认真:的确,机会很重要,但没有实力作为基础,终究只是空中阁楼。所以我想利用这段时间,找个有短期表演培训的地方,尽量让自己能够系统的学习如何在镜头前表演。除此之外,我们也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讨论接下来如何发展,我还可以在你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这个圈子的规则——我才进入好莱坞才三个月,不是吗?

如果说在出演《老友记》时,肖恩还有一点取得一定成绩就离开的念头,但在娜奥米离开后,他就打定主意要做得更好。这并不是全因为娜奥米,虽然她起了一个推动的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肖恩一贯坚持的信念:一旦决定去做某件事情,就要尽可能的做好。

所以,系统性培训是很必要的,无论他多么有天赋有经验,好莱坞终究不是学校的舞台剧可以比拟的。不过他现在刚刚有了点成绩,不想要流失这点来自不易的人气,那么只能选择短期培训。但即使这样也可能造成影响,看看弗雷德里克皱着眉头就知道了,只是他没有第一时间反对就说明,多少还是认同这番话的。

但是有一点,肖恩。琢磨了半晌后,他终于开口了,你要如何保持目前的人气呢?

他问得很认真,而这也的确是个问题,但肖恩笑了起来,带着一点捉弄的味道: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不是吗?

经纪人当即翻了个白眼。

表演技巧大致分为两个派别,技术派和方法派,所谓技术派,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分析人物的喜怒哀乐,比如什么镜头前高兴,什么镜头前悲伤,然后在拍摄时通过面部表情又或者肢体语言等一系列手段将其表现出来。而方法派则要求演员完全融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把角色当成一个真实的人物,然后把自己完全当成角色,并在镜头表现出来。讲台上面,一个四十多岁,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白人男性,正滔滔不绝的讲着。

因为好莱坞的缘故,洛杉矶的表演培训机构不少,但是想要进行短期的系统培训,那就要看人品了。如果遇到一个有真材实料,而且很负责人的老师,那么多少都能学到些新东西,但遇到的只是敷衍了事的家伙,那就白花钱了。

所以,在弗雷德里克的安排下,肖恩跑到了南加大,去旁听他们的表演课。美国的大学的风气很开放,只要讲师、教授没意见,任何人都可以去蹭课。

肖恩选择了一位名叫华莱士?沃克的教授的课,据说水平相当不错,不过现在站在讲台上的这位可不是沃克教授,他叫约翰?哈灵顿,是来给临时有事的教授代课的。说实话,肖恩更喜欢他的教学风格,沃克教授的理论功夫很扎实,但在讲解上有些死板,而哈灵顿先生就要灵活许多,幽默风趣又略显张扬的声调也很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的解读也很到位。

最早的电影制作当中,演员们基本上都是技术派——好吧,至少好莱坞是这样。然后,直到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现,方法派开始抬头。哈灵顿说着拿起讲台上的一本书敲了敲,《演员的自我修养》,我想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听过,不过看过和详细看过的人,不会太多。

教室里响起了低笑声,肖恩也有些莞尔,托周星星的福,这本书的大名在前世也是听说过的,所以当他决定去做演员后就买了一本。可惜匆匆浏览了一边就放到了一边,关于基础理论,很多书籍都讲述得更为通俗,而深层次的东西,要么有时代的局限性要么读不太懂,所以最终沦为了收藏。

当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并不算方法派的创始人,关于方法派的表现方式,早在他之前就已经有许多大师总结。但不能否认的是,正因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大力提倡,方法派才开始进入电影导演和演员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了不输给技巧派的主流表演方式之一!哈灵顿继续讲着。

然后,一位学生举手提问了:哈灵顿先生,我们知道很多著名演员都是方法派,比如马龙?白兰度,又或者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等,请问这是否可以说明,方法派的表现方式,要比技巧派的表现方式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