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射雕英雄传》。”乐景从书架里抽出几本书,把它们放在柜台上,“再加上你手里的《悟空传》,我希望你能把它们带到国内,抄写也好,印刷也罢,请务必让更多人看到。”
现在是1938年1月。
日军还没占领开封,蒋公还未决定在郑州花园口放水,豫、皖境内还没有成为一片汪洋,还没有造成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淹死的惨剧。
广州,武汉,南宁,海南岛……还没有沦陷。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还没开始。
汪精卫还没有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日支新兴关系调整要纲》,此时的他还是一个享有清名,被人尊敬的爱国者。
日本还没有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还未参战。
那场发生在河南境内,导致大概300万人死亡大饥荒还没开始。
这里是1938年,与1945年隔着几千万同胞的尸体,与1949年隔着无数场战役。
乐景知道结局。他知道他们终究胜利。可是这里的人却不知道。
他们不知道他们未来能站起来,能成为多么骄傲的中国人。
他们也不相信他们未来还能站起来。他们甚至不相信他们还有未来。
乐景没有自大到认为他可以改变历史,他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打败日本,结束这场战争。
他唯一依仗的,就是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和书籍。
让李政带回国内的这三本书,他都是仔细考虑过的。
《悟空传》传递给读者打破传统、追求自由、永不服输的斗争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鼓舞人民参加革命,投身国家建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
至于《射雕英雄传》,郭靖和黄蓉抗击蒙古大军的故事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下无疑更能引发读者共鸣。他也想用郭靖黄蓉以布衣之身守襄阳十几年之事告诉读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只有你心怀天下,对国家忠诚勇敢,那么哪怕你穷困潦倒,哪怕你形容不堪,你也是一位真正的大侠!
《射雕英雄传》严格来说只是通俗的武侠小说,但就是因为他通俗,这本书才能真正走进平民百姓的心里。相比《悟空传》的沉重晦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水土不服”,《射雕英雄传》无疑更加接地气,更易被底层百姓看懂,接受。而和前两本书的悲剧不同,这本书符合华夏人民喜欢看大团圆结局的喜好,无疑更便于传播。
他希望用这本书完成对底层教育程度不深的百姓的爱国启蒙,让他们能鼓起勇气,反抗暴虐的侵略者。
他也希望用《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激励更多人投身与这场残酷的战争,他希望更多人能挺身而出,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李政看过《悟空传》,他当然明白这本书能给当今的国内带来的震荡和变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也听过,是苏联那边的流行书。至于《射雕英雄传》,他就真的没听过了。听名字像是如今的武侠小说,李政也看过一点,大都是讲一些快意恩仇的江湖粗鄙之事,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但是既然是乐老板珍而重之的拿了出来,还和《悟空传》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放到了一起,证明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只是……
“乐老板。”他迟疑地开口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姑且不论,其他两本书的作者知道你这么做吗?没有作者允许,盗印可是要吃官司的。”
乐景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在地球,他这就是不折不扣的盗版行为。可就算这样,他也只能这么做。
而且,他就算想征求作者意见,他也没办法征求啊。
除了《钢铁》,其他两本书的作者一个才十几岁,一个还没出生。
而且这毕竟是另一个位面,这里究竟有没有金庸和今何在还是未知数。
所以他只能再三跟李政保证绝对不会有作者来追究责任,让他放心,最后乐景干脆说道:“您就当我是这两位作者的全权代理人好了。”
李政放心了,只是他不知道脑补了什么,看着乐景的眼神更是敬佩。
乐景没管他的想法,又说道:“这几本书,对于穷人可以降低费用,甚至可以免费。但是对于有钱人和外国人,我希望定价越高越好。”
李政摸了摸鼻子,“乐老板,您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不过。”他耸耸肩,开怀大笑道:“正合我意!我有朋友在印刷局工作,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等我在那里安定下来,就可以让我那个朋友来做这事了。”李政冲乐景挤了挤眼睛,“我敢肯定,这几本书一定会在国内卖脱销的。到时候乐老板你就发财了!”
于是乐景又笑着说道:“那么,恐怕我还要麻烦您一件事了。”
“您说。”
青年淡淡说道:“把属于我的那一份卖书所得,都捐给国内的军队抗日用。”
青年表情平淡,脸上没有丝毫居功之色,没有任何炫耀之情,也不见那些年轻人热血上头时的激动和亢奋,青年的表情从始至终就很平静,说出的话更是无比冷静。
可是他的话却让李政激动的热泪盈眶。
有这样的年轻人,中国何愁不兴?
“好!”李政坚定回答,“我一定会把钱如数捐给国内抗日用,然后向国内宣传您的义行!”
“这点倒是不必了。”乐景摇头拒绝道:“我只是进了我身为中国人应尽的本分罢了。”
而且他这不过是借花献佛,如此慷他人之慨的行径实在是当不得赞扬。
李政不依:“如此,若是别人问起钱的来历,我该如何回答别人?老板如此义举对于国内人心的振奋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大大传扬才对。”
“如果真的要说出一个名字来才行——”青年好像想起了什么,眼底漾开怀念憧憬的笑波,“就说我叫炎黄好了。”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以‘炎黄’之名捐款27年的张纪清老人的颁奖词。
现在,就让他把点燃的香火继续传下去吧。
‘炎黄’不灭,炎黄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