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1 / 2)

但是只有乐景知道,他们一定能成功。如果奇迹有颜色的话,那么一定是中国红。

下课铃声一响,王亮全身就绷紧了,暖暖的内力在他体内流转着,在听到老师说“下课”后,他立刻运起轻功向教室门口跑去。

王亮并不是唯一这么做的人。同学们都像疯了一样拼命向外跑去,一时间摩肩擦踵,都卡在了门口。

王亮轻功不错,是先挤出去的那一小波人。他们教室是三楼,楼下花坛有一颗五层楼高的大松树。王亮从楼上直接跳了下去,踩了松树几脚用来接力,最终轻松平安落地。然后跟着汹涌的人群继续往食堂的方向跑去。

像他们这些住校生,每学期都要从家里背几十斤粮食交给食堂,充当这学期的伙食费。食堂的饭都是清汤寡水,天天都是水煮青菜,窝窝头,杂面馍或者面条,连油都没有,王亮吃了老是拉肚子。

不过这也是难免的。毕竟现在全国粮食短缺,好多省份的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他能上学,能不饿肚子,已经很好了。

王亮现在兴冲冲地跑去食堂当然不是为了难吃的开水煮白菜,而是因为现在的食堂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炒菜放猪油!而且去的早了还有白面膜和肉吃!白面膜,那可是只有公家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当初他被开封市第一中学录取,爷爷当时高兴的不得了,说他以后也是吃白面馍的公家人了。

在王亮想来,他能吃上白面膜起码要等他上了大学,国家给分配工作后。但是他没想到他现在就能吃得起白面膜了!要他说,这白面膜就是不一样,含在嘴里像棉花一样绵软,一点也没有杂面馍难以下咽,拉嗓子。

他旋风似的跑进食堂里,然后发现今天食堂里不仅有白面膜,还有白米饭!

这可是白米饭啊!

王亮他们家也是吃过白米饭的,但是只有过年时才吃。那时候奶奶会把一点米放进小布包里,蒸熟,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小布包,几口就吃完了,他们也就是尝尝味儿。

主食每个人只能选一样。王亮经过痛苦的抉择,放弃了白面膜,选择打了满满一碗只有过年时才能看到的白米饭,晶莹剔透的米粒散发着扑鼻的清香,他的肚子几乎是立刻开始叫了起来。然后他又打了两素一荤三个菜!王亮看着餐盘里的明晃晃的肥肉,拼命咽着口水。

他端着餐盘寻李利,就见他在跟两个同学坐在一起,他连忙也加入了他们。

众人顾不上其他,先是一顿狼吞虎咽,然后等到肚子里大概有七八分饱了,才有心情开始聊天。

就有一同学长舒一口气,感慨道:“多亏国家大力开发深渊,咱们这些穷学生才能吃得起白面膜和肉。”

王亮恋恋不舍的咽下最后一口肥肉,回答说:“俺听老乡说了,他爹在政府工作,说这深渊的地特别肥沃,无论种什么不用怎么管都能熟。”

“对对对。俺二叔都报名去深渊垦荒了呢!”另一同学接话,表情艳羡:“到了那里国家不仅包饭,给提供农具,而且种地所得只要交给国家两成就够了,其他的都是自己的。”

此话一出,李利的心思顿时活动开了:“这么好?那俺爹娘和家里亲戚都能去啊。”

“你当那里谁都能进?”该同学笑着说:“国家只要积年的老农。而且……”他用筷子指了指碗里的半碗米,压低了嗓子,神秘兮兮地问道:“你们听说了吗?据说国家在深渊里种的有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四百多斤呢!”

三人顿时倒抽一口冷气。

他们都是农家子,自然明白这四百多斤是什么意义。

像他们家种小麦,辛苦一年,最后也不过亩产两百多斤,就这已经是难得的风调雨顺了。而这杂交稻亩产量直接是小麦的两倍!怪不得像他们这些穷学生也能吃上白米饭了!

王亮激动地眼泪都要冒出来了,他想起家里辛苦种地的父母,明明不过三十几岁已经满头白发,看起来仿若四五十岁的人了。

如果这杂交水稻能推广开……

只要一想到那美好的前景王亮就想哭。

“那这杂交水稻什么时候能普及?”李利有些忧虑:“咱们中原地区能种水稻吗?”

该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也是听俺二叔说的。而且他去那里也是种小麦的,关于杂交水稻的事他也是别人说的。”

“唉。”三人不约而同发出叹息声。

那人也有些尴尬,连忙补救道:“不过俺二叔说了,过段时间,国家会派专家深入各地农村,给农民上课,教他们如何种地,还给农民免费发什么国产化肥。”

王亮从村长那里听说过化肥,不过这都是洋人的玩意儿,像他们这样的穷人是用不起的,他们现在用的都是人肥。村长说这个化肥是个好东西,可以让粮食产量提高30%。小日本就是因为在全国使用化肥,才能用那么小的国土养活那么多日本人。所以从那时候起他就对化肥心生向往了。看到其他人对化肥的陌生,他热情的给他们解释了起来。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对这化肥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情,开始热烈的谈论起来,话中不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但是此时的他们不会知道,他们此时正身处在如何伟大的时代浪潮中,他们正在见证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而未来美好的更是超乎他们的此时的想象!

于是一年又一年,新浪覆了旧沙,如王亮这般生于旧社会,伴随新中国成长的人慢慢成为了一颗又一颗兢兢业业的螺丝钉,成为华夏这个庞大机械中的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1964年,王亮高中毕业,被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国家宣布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王亮家承包了村里几十亩土地,用着国家低价租给农村的拖拉机和免费配给的化肥。王亮去学校报道的那个秋天,整个村子都是黄色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同年秋天,华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又一年冬天,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华夏正式迈入核大国行列。

1966年,王亮大二。华夏重返联合国。有位老首长在南海画了一个圈。又一年,这位老首长写下了改革开放的诗篇。

1968年,王亮大学毕业。那年,全国大部分农村均已实现供电,他家作为村子里第一个万元户买了村里第一台彩色电视,电视甚至还能看到转播的外国频道。

毕业后,王亮主动跟国家要求支援边疆,建设边疆。那年他22岁,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同学李利。

两个年轻人,有的是满腔热血和朴素的抱国愿望。边疆的苦寒浇不灭他们的热情。

1978年,他32岁。华夏的电视、洗衣机、冰箱等电器畅销各国,给国家创下大量外汇。一个姓马的商人成为国内第一个亿万富翁。就算在新疆这样偏远的地方,少数民族同胞们家家户户也能用得上电视、洗衣机和冰箱。

1982年,他36岁。手机出现了。那个小小的黑色方块可以随身携带,比座机方便多了。而且甚至还能发短信,玩游戏呢!

1988年。华夏正式进入互联网社会。电脑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起国是华夏。

她掌有全世界70%的高端技术专利,中关村更是全世界it人士们心目中的圣地。

1995年,深渊正式并入华夏领土。同年,香港回归。次年,澳门回归。

然后,便是2006年,王亮60岁,他退休了。那时候华夏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王亮有时候觉得,他生在最好的时候,他又足够幸运活的够久,能亲眼目睹华夏是如何奋起直追,君临天下的。

2018年,王亮,72岁。

那年,国家位于社会主义中级阶段,正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