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2 / 2)

傅青桓嘴角微扬,挂着邻家哥哥温暖的笑,意味深长地说:“胆子怎么这么小了,你小时候可是……”

洛溪忙求饶着打断他的话:“好汉不提当年勇,哥,求放过。”

傅青桓笑笑:“走走?”

“好!”

两个人顺着小河走,这里有太多他们小时候的记忆,之前以为遗忘了,可是当踏在这小河边上的青石板上时候,才发现其实只是在记忆深处而已。

洛溪来到一处河滩,那儿有块大石板,踩着它可以直接蹲下来舀水,她走过去:“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在这里摸螺蛳,话说,这个季节正好是吃螺蛳的时节啊。”

民间可有这么一句话:明前螺蛳赛小鹅。

“说起来,这个时候回来,正好还能采茶。”傅青桓说。

洛溪眼睛发亮:她差点忘记了,她们这里可是有名的碧螺春的产地,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采茶炒茶。

不知道秦颂是否爱喝绿茶,洛溪默默地想,要不然亲手给他制作一份呢,每天工作的时候喝上一口,就能想到自己了。

这果然是个好主意。

“傅哥,我们去采茶叶吧!”

第38章

作为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的名气很大,从唐朝就被定位贡茶在清康熙年间更是年年上贡。如今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茶叶价格逐年攀升,尤其是明前碧螺春,那更是价比黄金。

洛溪他们这里正是产茶的地方,每年这个时候,就会有大量的茶商或者品茶爱好者从全国各地过来购茶。

这里几乎每家人家都种茶树,每到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就是最忙的时候。

别小看这些茶叶,无论是采摘还是制作都很有讲究,需要经过多道繁复的工序。

洛溪幼时跟着爷爷奶奶采茶炒茶,现在还有些印象。

“这会儿不到八点,我记得爷爷说过做好的采茶时间就是6-9时了,我们快上山。”

洛溪自己家里就有茶山,老高打理的很好,每年都会挑出最好的茶叶送到b市洛家。

问了老高家里茶山的大致位置,洛溪兴高采烈地过去了。

老高派人过来送来了采茶的工具。洛溪接过来对傅青桓说:“我们超级厉害的建筑师,要不要来体验一下茶农的日常?”

“可以。”傅青桓笑,“准确来说不是体验,毕竟我每年都会回来帮家里炒茶。”

洛溪吃惊:“为什么啊?我以为你家也雇人的。”

“是雇人的,不过我自己喝的量一般就自己来了。”

洛溪佩服地说:“傅哥,你什么都亲力亲为,这以后谁做你老婆那不是幸福死了。”

傅青桓很浅地笑了一下,笑容很浅,却比阳光还暖。他长相清俊,肩宽腿长,就这样闲闲地站在青山绿水之间,身后衬着蓝天白云,犹如最最端方的砚、温润的玉,洛溪想大概也就谦谦君子能够配得上形容他了。

两个人说干就干,傅青桓还稍微指点了一番,告诉洛溪采摘的诀窍。只是他们两个都不是专业的,虽然有心要多采一些,但是一个上午过去,也就采了边上工人的三分之一的量。

洛溪敲着自己背,哼唧两声:“不容易,这么多能炒出多少来?”

傅青桓不忍打击她,但也不好骗她,只好把残忍的事实告诉她:“一两不到。”

“什么?!”洛溪欲哭无泪,“我以为怎么也该有半斤。”

“熟练的工人一天下来最多也才两斤左右。”傅青桓道,“你不就采着玩吗,怎么难道还给自己定任务?”

洛溪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说:“我想用来送人。”

傅青桓看她一副难得的娇羞模样,开口问:“送谁?”

洛溪将篓子背在身上沿着山路下山:“就,一个朋友。”

一个朋友吗?什么样的朋友需要亲自上阵,还露出这般神情,傅青桓可不是傻子。他看着洛溪的背影,嘴张了一下,他的舌尖绕着一个名字,甚至笃定这就是正确答案,但到底没有说出来。

两个人一前一后到了洛家。

洛妈妈早在那里等着了,看到他们,奇怪地说:“一早老高就跟我说你们去采茶叶了,怎么忽然想去的,还采这么久?”

洛溪吐舌头:“采着玩,我都快饿死了,饭做好了吧。”

洛妈妈无奈地横她一眼:“好了,好了。”她又看着傅青桓,一副老母亲的口吻,“青桓,你说你也跟着她胡闹,以后她在这样你直接帮我说她。”

傅青桓解释:“阿姨,我本来自己也要去的,这不还占了你家的便宜,采了这么多牙尖。”

“你这哪里话,我们本来也不指着卖钱,家里每年都有不少,你要多少尽管拿去,阿姨可一直把你当自己人,别跟我们见外啊。”

洛溪洗好手颠颠地跑过来:“好了,妈,你别拉着傅哥说话了,先吃饭吧。”

午后,洛溪在家里休息了一会儿又跟着傅青桓一道上山去采茶,到了晚上,洛溪跟着傅青桓一块儿炒茶。

炒茶简单两字却包含多道工序:杀青、揉捻、搓团显豪、烘干。每一步都要控制火候力道时间,不可分心不可马虎,外行人的话看都看不会。

得亏,边上有个高手,洛溪在傅青桓的帮助下,好歹炒出了三两不到的茶叶。

洛溪看着茶叶,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一看就是佳品。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