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节(1 / 2)

只是一般情况下,皇帝主动的挑起战争,那会容易得了骂名。

正统帝是爱惜羽毛的。

可若是胡人来犯,那情况自然又不同。

“我明白圣上的意思了。”

玉荣听懂了皇帝的意思。枕边人多年,她还是懂得看了皇帝的脸部表情。已经读懂了皇帝心中的想法。

第136章

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一句话曾经的太子司马贤以为自己懂得。可等这一回真的离开京都,再是见到了真正的民间百姓过的什么日子后。他又觉得他不那么懂。

京都时, 百姓的日子在司马贤眼中, 算不得富裕。

离着皇家的奢靡, 那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皇家的节简,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 那就是天上神仙过的日子。

可等着离开了京都,离开了承天府后。

借宿于真正的贫民家中, 司马贤就懂了,对比才有伤害。

京都的那些普通百姓过的日子,比着那远离了承天府,那是真正乡下的穷苦人间而言, 那也是小康人家。

在外奔波。见到了更辽阔的世界。

太子司马贤能看到提一个更贫穷的世界,更真实的世界。皇家的盐业衙门可谓是一件德政。

在普通百姓眼中,当然是如此。

哪怕这惠及的人数很多。

可真正了解了穷人,太子司马贤才知道的。贫穷的百姓在吃盐的问题上,那都是计较了再计较。

若是寻常日子, 可没什么油盐。

那是忙碌的农活多了时, 那做的野菜粥里才会搁了一点子的盐巴和油。

吃肉?

吃得荤菜?

不逢年过节的,不是红白喜事的, 哪有人吃得起?

一般的百姓一年到头, 可能也就开那么几回的荤腥。很现实的。更甚者, 饿死的人,那也是有的。

靠天吃饭。

这老天爷高兴了风调雨顺的,还有奸商劣绅在里面做了手脚。那是春日涨了粮价,粮收时压了粮价。

更不肖提了, 民间的借贷,利滚利,那更是吃人不吐骨头。

便是太子司马贤觉得他看到了民生疾苦。

事实上他看到的,依然是一小部分。

水深火热的百姓,那过的苦日子,没有最苦,只有更苦。

在这等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里,头上的夏秋两赋税,各地的摊派。年年的丁税与徭役。还有可能加征的朝廷税收,以有加征的兵役。

总之,压在百姓的头上,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这些可怕吗?

更可怕是奸商劣绅,那与官吏勾结起来。

总之,土地的兼并从始至终,就不可能制止。而这土地兼并,老百姓活不下去,没地可种,可粮可吃。这才是一个皇朝完蛋的根本。

土地,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资产。

蜀州。

天下之险,在蜀之川。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蜀州,已经入了冬。

太子司马贤已经准备打道回了承天府。

他不可能在小年时,还离了京都。他总归要回了京都,迎了新的一年。

在此时。

司马贤听到了百姓的议论纷纷。

“朝廷加征民夫。”司马贤知道这事情此,挺是惊讶的。

朝廷征民夫,那是给官军运粮的。

真正的兵役,那不是说加征,就马上加征。

士兵要上战场,也是要培训的。

毕竟,听不懂号令,不懂得军中的规距。那不是兵,那是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