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2)

她们到头面铺子时,几个爱面儿的小姑娘已经指着铺子的小二哥点了一堆的头面首饰,连细看都不曾细看,随手点了就叫嚷包起来,做派相当豪爽。

喜春只以为大夫人潘氏和周秉的行为才十分豪横,只以为是周家独有的传承,现在才知他们盛京人都是这样大方。

很快到了结账时,那一摞摞首饰被摆上了柜台,叫掌柜得笑得合不拢嘴,很快给结算好了银子。

也是到了此时,方能彰显真金白银,先前一个个谁都不肯服输的小姑娘们才变了脸色。掌柜笑眯眯的当看不见,连点出好几个:“张姑娘刘姑娘陈姑娘各三百两,周姑娘五百两。”伸手问她们拿钱了。

盛京居大不易,尤以小官之家更为艰难,若是几俩几十俩还好,挤一挤总能拿出来,三百两银子不说她们身上不够,便是家中也不会给她们买几百两的首饰来戴。

“怎、怎的这么贵?”几位小姑娘红起了脸,不肯付银子。

周鸳脸色也不大好,周家是有银子,但也是大房三房有银子,大房银子是大夫人潘氏嫁妆铺子里的,三房是商户挣来的,二房平日不缺吃喝,出门一二百两也拿得出手,二夫人小盛氏又不当家,哪有这么大方给周鸳花银子的。

先前一时脑热,只想挣个赢的名头,如今却骑虎难下了。

喜春见状,心里叹了一声儿,叫巧云拿了银票出来,又点了两冠头面一起结账,总共在铺子里花了一千多俩。

她面色如常,瞧见那银票数出去半点不见皱眉的模样,更叫那张姑娘几个脸上忽青忽白的。

以为是个破落户,结果人随时就能掏出上千俩来。

主仆俩抱着首饰出了门儿,周鸳落后两步,垂着头不敢见人。

回了周家,周鸳还不坑声儿,喜春却叫巧云把先前周鸳买下的首饰给了她,至于另一包则是给周珍的。

周家只周鸳周珍是最小的姑娘,喜春上盛京也没给她们见面礼,这便当给礼了。

“我对你这般,你还送我首饰。”周鸳心里更复杂了。

喜春道:“都是一家人。”

周鸳态度是不好,但除了给甩两个冷眼外也没做什么,相反,还陪着她出去了一趟,寒冬腊月的,也怪不容易。

给周珍那份,一回府喜春便叫巧香给送了去。

这日,周家厨房迎来了刚上京的三房孙夫人。厨房管事本以为喜春是要亲手做饭,正想劝,却见她施施然踏进厨房里,半点没提要动手的事,笔直走向火塘,盯着火塘看了半刻钟。“孙夫人,可是这火有何不对?”

喜春神色郑重,像是在处理一桩大事,问:“这可是石炭?我见火塘边无人守着,就不怕这火熄了不成?”

厨房管事当真被吓了一跳,结结巴巴的:“是、是石炭,不、不用守,孙夫人有所不知,如今盛京人家家家户户用这石炭,点火快,一塘火能管两刻钟左右,灶边不用留人守着,我们厨房里自打添了这石炭,还调了一人去守花园子了。”

喜春又问:“那火力如何?可比得上柴火?”

管事回:“一塘火力大着,烧饭烧水都快着呢。”

喜春心头有了计较,她做事向来细致,又连着观察了数日,从上塘、火起,添炭,烧饭烧水的时辰计算后,心里有谱了。

她准备正式上石炭场,这一笔买卖确实可做。

这已是十一月中,过不久便是年节,周家已经着手备年礼,洒扫祠堂了。

周嘉忧着小脸寻到了喜春:“嫂嫂,我们何时去为大哥选香、烛?”

这件事,周嘉一直记在心中,无一日忘记。

喜春算了算日子,确实临近了,很是大方给周嘉、周泽、周辰三兄弟发了数百俩银票:“明日嫂嫂便带你们去给你们大哥挑香烛,定不会叫他逢年过节无人供奉,流落孤野。”

还传授自己的经验,提前教他们如何选择,“你们也别怕,不会没关系,去了铺子里,指着那最大最粗的买准不会错。”

你们嫂子,不差钱。

作者有话要说:  嘤~

大家节日快乐,明天的更新可能会晚一点哈,乔乔也要出去过个节。

因为码字忘了充值发抽奖红包,所以给目前v章下所有2分评发了一个章节红包,补了一个抽奖红包,怪我忘了,小天使们见谅。

☆、第 35 章

寒冬凛冽的天儿, 有细细的雨丝自天上纷纷落下,像雪一般雪白,打在身上叫人生疼得紧, 不过一日功夫, 青瓦上便淅沥沥的淌着雨丝落入屋檐下,院中摆着的绿植仿佛一夜被雨水压弯了腰身,无精打采的。

天气骤冷, 喜春不敢大意,每日都叫厨房煮了半碗姜汤来,叔嫂几个一人喝上几口去去寒, 穿着暖和的棉衣, 沿着回廊来回走着。

到了下晌,落了一个日夜的雪水才稍停了下来, 遮天蔽日的阴云敞开出一条缝来。周嘉忧着的小脸这才放晴, 嘴里的长吁短叹戛然而止。

喜春见他这模样, 哪里敢再叫他等上一日半日的, 所幸便叫人备了马车, 带着他们兄弟几个出门了。

她披着件黑色的荷花芙蓉斗篷, 点点白毛挨着脸颊,称得她脸儿越发小巧红润, 正要登马车时, 大夫人身边的丫头菱花唤住他们,手上还捧帷帽,巧笑着:“大夫人知道三少夫人要带几位少爷出门儿, 特叫奴送了这帽和面纱来。少夫人许有所不知,盛京的天儿与秦州约是不同,盛京冬日凛冽, 出门在外又十分刮脸,莫说夫人小姐,便是男子也有不少要带上一带。”

这天儿是骤然冷了下来,喜春头回来盛京,自是不知这南北差异,忙道:“多谢菱花姑娘跑这一趟了。”

菱花抿了抿嘴:“其实,这消息也是四姑娘同夫人说的。”

喜春和周鸳自打那日一同出了门儿后便未再见过,老太太盛氏心疼三房留下的这老弱妇孺,时不时便召他们去说上几句,府上大大小小都知道三房这叔嫂几个的老太太看重,从主子到下人都无人敢怠慢的。

喜春在老太太处好些日子,却一回也没见过周鸳,便是缝制嫁衣的周珍都见了三四回,次数一多,喜春便心里有谱儿了,知道周鸳这是有她在特意避着呢。

“鸳姐儿自是极好的。”她接了帷帽戴上,周嘉三个小的也收拾妥当,连巧云两丫头都生怕刮了脸儿带了面纱,便也不与菱花多说,登上马车头。

香烛铺背街,在盛京亦如此,不会正儿八经开在主街上,寻常人见了多是避着走,车夫在一家背街的香烛铺停下,掀了帘子,恭恭敬敬的:“三少夫人,香烛铺到了。”

车夫在周家干了二十年赶车架马的活计了,接送过的主子贵人不知多少,女贵人的去处不是各衣着光鲜的铺子庄子上,就是参加宴席,笑意盈盈,推杯换盏,他这还是有生之年有一回拉着主子到香烛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