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2 / 2)

杨爸拿了块饼子,边吃边说:“说是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杨丽丽有点不信,有点怪声怪气的说:“我们老农民还能教育那群读书的?”

杨妈瞪了杨丽丽一眼:“咋不能教育了?咱贫农光荣着呢!而且现在读书不行咯,你没看牛棚猪棚里住的都是啥人?我告诉你,都是读书人!”

见杨丽丽不说话,杨妈继续说:“我晓得你一直想读书,不过现在你也看到了,现在那群读书的都要让我们这群没读书的教育了,你说读书还有啥用?你也歇了那个心吧!”

杨丽丽不服,指着杨晶晶,刚想说,被杨晶晶瞪了一眼,她想起了昨儿个的事,说好不针对老六了,赶紧又指了一下老七,说:“读书没用,那为啥他俩还在读书?”

杨妈气定神闲的回怼:“他俩读的是小学,认个字而已,你是要读高中,现在都取消高考了,读高中有啥用?而且也不是我们不给你读,是你自己没考起,咋能赖别人呢?而且读了高中就是好?你没看到他们还要下乡来让我们教育吗?”

“这,这……”杨丽丽说不出反驳的话,只有两行眼泪直簌簌的往下落。

她就想不通了,为啥她就那么倒霉,刚好是考初中那年,国家就突然宣布取消高考?害得她一下子发挥失常,离初中的分数线还差好大一截,只能回家下地挣工分。

她想复读一年,家里当时有除了她,还有老六老七都在读书,所以死活不让她读书,所以杨丽丽这才怨上了。

不过现在知青都要下来接受他们老农民的教育,那是不是真的就和她妈说的那样,读书没用?杨丽丽迷茫了。

杨丽丽哭的那叫一个惨,眼泪鼻涕都流到了一起,即使平日里和她不对付的杨晶晶也不忍心奚落她了,甚至还有点为她感到遗憾,这么喜欢读书的娃,生错了年代啊,刚好是卡在取消高考的时候,等到恢复高考了,年纪和记忆力都不行了。

杨晶晶正在感慨呢,杨丽丽就忽然又指着她:“那读书这么没用的话,老六干脆也别读了,反正她每次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学也学不会,与其丢脸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挣工分。”

杨晶晶在心里“呸”了声,她刚刚居然还觉得杨丽丽可怜?这幅恶婆娘样子,哪里可怜了?

她就活该读不了书!

“爸,妈,我忘记和你们说了,我们英子老师说要给我补课,等会儿吃完饭我就要过去呢!”杨晶晶趁机把自己要补课的事说出来。

杨丽丽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英子姐可不好说话,她为啥给你补课?”她暗地里求了英子好几次,英子都没答应给她上课,她能答应老六?杨丽丽才不信呢!

杨晶晶白了她一样,颇为骄傲的说:“英子老师说我聪明,她说我只是不肯努力而已,我只要努力,第一名都没问题。所以她要给我补课,下次那个第一名吓死你们?”

杨丽丽:“就你二十二分的语文和九分的数学,还是算了吧!”

“哼!”

杨晶晶决定,这个梁子她和杨丽丽结下了。

两姐妹不吵了,老杨家人其他人又开始说话了。

“当家的,要下来知青,我咋看你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

杨妈不解,这不是好事吗?他们老农民教育读书人,农村人教育城里人,多有面儿的事儿?!

“你懂啥?下来的都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娃娃,在城里面太闹腾,才被放下来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动不动还要批斗你。”

“这么严重?”

“那可不!他们就是天天在城里面组团抄人家的那群红小兵。不好管教的很!”

杨妈砸吧砸吧嘴,呐呐的说:“那我们挑几个好管教的?”

杨爸又是重重的叹了口气,说:“就算他们好管教,这也不是件好事,你想啊,他们来我们生产大队,我们得给人家吃吧,得给你家喝吧!拿啥给啊?!”

“那他们不干活?不和我们一起挣工分?”

第二十章 小学生作业

“他们当然得干活,不干活,我们养着的话,不就变成了资本享乐主义?”杨宝银仍是愁眉不展。

杨丽丽嘟囔:“那来些帮助我们做事的人,爸你干啥还这幅样子?”

一边的杨建正面无表情的接话:“第二生产大队总共就那么多地,只能产出那么点粮食,多来人的话,分到各个人手里的粮食肯定会比以往少。”

杨宝银点点头,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小儿子,不过十岁,就能够一针见血的看出重点,聪明。

“他们没来之前,交了公粮,分到各家的粮食都不够吃呢!每年谁家不得有好几个月勒紧裤腰带喝米汤?他们一来,第二生产大队的粮食就更少了,到时候大家还以为是我这个大队长做的不好!”杨宝银重重的叹了口气。

老杨家除了老七和杨晶晶之外的几个这才知道,杨宝银为啥不高兴,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这事儿,确实不是啥好事。

老太太李翠萍一听到儿子这大队长,会因为这件事被队上的人埋怨,立即就慌了:“这事儿这么刺手?那你咋办?”

“妈,你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数。”

刚知道这事儿的时候,杨宝银就琢磨出来不是啥好事儿,虽然上面说的好听,什么让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压根不是那么回事。那群刺儿头能把城里弄得那么乌烟瘴气,能是什么省油的灯?能听他们教育?

不可能的!

杨宝银已经想好了,既然是上面的决定,自己这种小人物自然反驳不了,只能去公社里走动走动,和书记套套近乎,少放几个麻烦精到第二生产大队来。

幸好自己平时活泛,和公社的那群领导关系处的都不错,等会提点东西去看看郝书记,这事儿不难办。

杨宝银把碗里最后一口糊糊扒进嘴里,起身走了。

杨晶晶觉得自己这个便宜老爸心思蛮活泛的,她记得68年下乡的知青,大多数都是强制下乡的,他们觉得农村又土又脏,没几个愿意下来,下来的不是嫌弃这就是嫌弃那,动不动还爱写举报信威胁别个,实在是麻烦得很。

刚开始各个大队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知青们都打着支援农村的口号下来的,大家都表示欢迎,很少有杨老爹看得这么通透的,知道下来知青不是啥好事。

杨晶晶知道,这群知青也是受害者,算是国家的牺牲品,若是没有关系,至少十年他们才能够回城,他们在农村蹉跎了大片大片的光阴,几乎把青春都消耗在了黄土地中。

杨晶晶觉得他们确实可怜,可是也没也办法改变,怪就怪他们生错了年代,若是生在繁荣昌盛的三十年后,他们绝对幸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