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1 / 2)

凤栖青雀台[重生] 童柯 2274 字 1个月前

云栖噗嗤一笑,哪个闺阁女子能对男子这般毫无礼数,就是青楼女子也不会如此,也就纪梓潼这无所顾忌的人,又是顶级世家,养成了这不怕得罪人的性子,才让她婚事一拖再拖,也愁坏了纪将军。

纪梓潼转而看向能被端王送回来的女子,上下打量云栖,颇为惊艳,纤腰微步间暗香浮动,眼眸流盼生辉,被这么一双眼望着谁遭得住?

纪梓潼暗道也不知道李侍郎与夫人是什么神仙人物,这对兄妹的品貌皆如此出众:“你是四姑娘还是五姑娘?”

其实这么一问很是失礼,李映月是养女,如何与嫡女相比,这是把云栖往低了踩,但纪梓潼也不是普通闺阁女子,说话向来不考虑其他,云栖并不奇怪,倒是顺势躲开了李崇音的擦汗动作,她很不习惯李崇音在外的亲近。

“云栖排第五。”

“云、栖,是哪两个字?触石惊浪水如云,凤栖梧桐愁露醉的云栖吗?”纪梓潼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什么,看向李崇音,她也是在一文会上,听到李崇音的这首诗,当下就记了下来,如今才知是为他妹妹所作。

云栖从没听过这首诗,只是咂摸着味道,有些想听前后句,发现纪梓潼的目光所到处,才惊觉诗作的源头,惊疑不定。

李崇音含笑着,也不说话,只是收回丝怕,轻柔地将她的发丝撩到耳后。

云栖没有反抗,态度温顺,与之表演着兄妹戏码。

想想在城门口的齐王如何轻辱李崇音,才过去了多久,现如今当着活死人,这里头没李崇音的手笔她是不信的,他向来懂得一箭双雕,让事情发展合乎他的意愿。

“所以你就是那个传说中总也见不到真人的李五姑娘啊,我今日真是幸运!你要是出现了还能让杜六独占鳌头?”

“云栖只是萤火,怎敢与皓月相比,纪姑娘言重了。”

“也对,杜六那伙人很是小心眼,肯定看不得旁人这么夸赞你,我还是不在外头说了,免得给你招麻烦。”

看她这毫不犹豫的埋汰,云栖忍不住又笑了笑,纪梓潼差点看呆了去。昏黄落下,天际橙蓝交错,灯笼初上,她的眼睛氤氲着雾气,似雾非花,直直看来就像含了深情。

她要是李崇音,有这么美的妹子,也往死里宠啊。

云栖记得上辈子这个时候她还是李崇音的婢女,纪梓潼就是这般有趣。

李崇音并未插话,见纪梓潼目光锁在云栖身上,才开口。

“快入夜了,仔细着凉。”接过娄尚送来的氅子,亲自为云栖系上。

纪梓潼看到这一幕,莫名有点脸红,这两人是兄妹,她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

“明日我再去书院外等你。”所谓烈女怕缠郎,纪梓潼觉得反过来也是一样,她就不信融化不了李崇音那颗石头心。

纪梓潼壮志豪情地离开了,李崇音才道:“马车怎么好好的坏了?”

“我也不知,与端王只是巧合遇上。”

“我并非指责你,不过身为你兄长关心而已。素闻端王备受京城女子青睐,云儿怎么想?”

“云栖蒲柳之姿,哪敢想这些。”

“你该听过这些年他与杜家小姐的传言,其余女子哪怕得了些许关注,在他眼里不过东施效颦,跳梁小丑罢了。”

跳梁小丑……

这话像一把刀刺入胸口。

“云栖明白。”没人比她更明白了。

“你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些想法难免,有中意的可与兄长说说,再如何也比严曜好上许多。”

云栖不知为何李崇音那么反对严曜,严曜后院只有年轻时用来开蒙的两通房,连妾室都没有,在京城各世家公子家中妻妾遍布的情形下,已算的上洁身自好,更没有其他不良嗜好。

侯府家宅不宁的琐事的确多,但不是严曜本身的问题。

云栖也是根据前世记忆,两相对比,才做出的选择。

“严曜很好。”云栖缓了口气,想着上辈子爱慕李崇音到痴缠程度的,还有三位,这些女子无一不是家世显赫,总归都是李崇音用的上的,“刚才的纪姑娘会是我未来嫂子吗?”

李崇音不置可否:“你觉得呢?”

这次李崇音终于不说[你不认兄长哪来的嫂嫂]这类话,云栖:“你喜欢就好。”

远处疾步走来一小厮,在李崇音耳边轻语。

李崇音听完后,将云栖送到花廊,轻声道:“你是我的妹妹,谁——你都可以想,天潢贵胄又如何?”

这满是霸道的话,被李崇音说的理所当然。云栖一愣,一时之间都不知该如何回答,看着李崇音随小厮一同离开。

云栖迎头碰上李济带着一家仆模样的人过来,那家仆看着面生,一问之下才知是汝襄候府的奴仆,尊着主家的意思来问云栖的生辰八字,若八字相合,合婚问卜皆好,下一步便是交换庚帖,定下婚约盟誓。

那家仆还带了新的书信,云栖看到上面严曜的熟悉笔迹,心多少安定了下来。

李崇音回到静居,蒟蒻早已候在那儿,她学了几年云栖走路、说话姿态,加上容貌加成,低头垂目的样子让李崇音恍惚了一瞬,神色很快淡了下来,比平日更冰冷:“什么事如此急?”

“公子,齐王醒了。”蒟蒻将头压得更低。

“他运气倒是不错,何时醒的?”一旦醒来,就代表度过了最要命的时间段。

“一炷香前,只是很快晕过去了,没留下什么话,肃王前去探望,主公如今也在。”

“这时候肃王必是最慌的,主公可有吩咐什么?”

“静观其变。”

“准备一下浴房,还有夜行衣。”

“喏。”

看着蒟蒻形似的背影,李崇音静静地收回视线:“三年前院子里的老人还剩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