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机出现(1 / 2)

汉天子 六道 2055 字 1天前

十月,奋威将军刘信在汝南取得大胜,一举攻克成阳。于成阳称帝还不到两个月的刘圣,被刘信所杀,严尤、陈茂二人,也一个没跑掉,皆被刘信一并处死。

同月,刘秀奉命去往洛阳,走马上任。此时的刘秀,与阴丽华刚刚成亲不久,这时候分离,刘秀心中也十分不舍,可是圣旨已下,他又不能不遵。

阴丽华能体量刘秀的难处,私下里也多次劝他,刘玄一心想置他于死地,这次他倘若不遵圣旨,恰恰是给了刘玄下手的机会。

其中的道理,刘秀又哪能不懂?最终他还是遵照刘玄的圣旨,在朱祐、冯异、王霸等人的陪同下,离开宛城,去往洛阳。

半路上,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走、收集消息的铫期也赶了过来,跟随着刘秀,一起去了洛阳。

刘秀在洛阳任职的时间并不长,他是十月到的洛阳,过完年,刚出了正月,刘玄便定都长安,以刘玄为首的更始朝廷,从宛城出发,来到洛阳。

刘玄到了洛阳后,刘秀的司隶校尉算是做到头了。在洛阳,刘玄特意派人去打听一下,看看刘秀的政绩和口碑如何,得到的结果,让刘玄大为不满。

不是刘秀做得不好,而是做得太好了。

刘秀到了洛阳之后,一切都遵守汉制,他对自己和手下人的要求都十分严苛,甚至连穿着都必须遵照汉制的传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

每次刘秀等人穿着一身汉臣官服出行,路上的百姓们见到,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当年的大汉皇朝,心头发酸,在感叹王莽作恶的同时,也打心眼里尊敬刘秀等人。

反观刘玄带着更始朝廷的官员进入洛阳时,人们的穿着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更始朝廷的大臣,以绿林系为主,绿林系的人都是出身于草莽,他们哪在乎什么官服不官服的,反正只要衣服够好看,够漂亮,也不管是男装还是女装,统统都往自己身上穿戴。

刘秀迎接刘玄等人进入洛阳,看到穿着传统汉制官服的刘秀一行人走过去,街道两旁的百姓们无不抚掌称叹。

等他们看到更始朝廷的那些大臣们时,百姓们都看傻了眼,还以为是戏班子进城了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一对比,人们对刘秀更是敬爱有加,对于更始朝廷的大臣,乃至更始皇帝刘玄,都颇有微词。

百姓们的态度传进刘玄的耳朵里,刘玄能高兴吗?

刘玄心里恨得牙根都痒痒,但拿刘秀又无可奈何,因为他实在找不到刘秀的毛病,哪怕是一丁点把柄的都找不到,就连修建行宫的事宜,刘秀都做得很好。

二月,以刘玄为首的更始朝廷进入长安,正式于长安定都。接下来,就是的封王。

除了一些重要的刘氏宗亲被封了王外,绿林系的人也都得到了王位。

王匡被封为比阳王,王凤被封为宣城王,朱鲔被封为胶东王,王常被封为邓王,申屠建被封为平氏王,陈牧被封为阴平王,张卬为淮阳王,廖湛为穰王,成丹为襄邑王,宗佻颍阴王,尹尊为郾王,因诛杀刘縯有功的李轶,也被封为了舞阴王。

对于刘玄的封王,绿林系的人都很满意,只有一人出外,朱鲔。

朱鲔非但不接受刘玄的封王,对于刘玄的大肆封王,他也十分的不满。

用朱鲔的话说,高祖在世的时候,就已定下了规矩,异姓人不得封王。可现在,刘玄一下子封了这么多的异姓王,这不是公开破坏祖制吗?

要说刘氏宗亲们反对刘玄封异姓王,倒还合情合理,而朱鲔这个既得利益者也反对刘玄封异姓王,这就很有意思了。

其实一个人,很难用简单的好与坏去区分。

朱鲔是害死刘縯的元凶之一,但他同时又是个坚定不移的汉制维护者。

在异姓王这件事上,他根本不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而是一再强调要遵守祖制,不能破坏祖制。

朱鲔还真不是故作姿态的谦让,直到最后,他也没接受刘玄给他封的胶东王头衔。

封王这件事,自然和刘秀无关,刘玄想弄死刘秀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又哪会给他封王?

看出刘玄对刘秀的忌惮,也担心再这样下去刘秀会有危险,刘赐和刘信向刘玄提出,让刘秀去往河北招抚。

更始朝廷取代了新莽朝廷,成为正统,但全国各地还有很多郡县没有归顺朝廷,河北便是‘重灾区’。

当初王莽还活着的时候,河北地区就已经不听朝廷的调令了。

汉时的河北地区,和现在的河北省不太一样,是指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区域。

这片区域内,人口密集,粮产丰富。在当时有一首童谣,‘得不得,在河北’。意思是,能不能坐得稳天下,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取得河北,由此可见河北地区的重要性。

可是目前河北的局势极为复杂,首先河北地区的起义军数量太多了,像铜马军、大彤军、五校军、尤来军等等。

随便挑出一个,兵力都有数万,十几万,尤其是铜马军,兵力已达到二、三十万之众。整个河北地区,光是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加到一起,就有数百万人之多。

另外,河北还有本地的军阀势力,拥兵自重,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河北三王,赵繆王、广阳王以及真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