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旭的想法,与赵伏波未来华夏之地千里之内可以长草,不允许长出敌人的目标相比,未免就太过于软弱了。也是,赵旭虽然有了些新式武器,但他的脑袋依然还是一棵古老的脑袋。即不懂得法治,也不懂得科学的发展以及发展科学的原因及手段。就算是强盛一时,也依然难免落败的结果。
这在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之中很常见,起初就如同蒙古人一样。他们仰仗着自己某种特质,获得了科学上的前进。蒙古人的骑射以及游猎的作战方法,恰恰是一种发挥了机动作战能力的作战方法,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军事作战技术,同样也是先进的军事科学。
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懂得发展科学的手段,结果这种从生活习惯中产生的机动作战样式,却无法继续进行研究与发展。最后倒在了自己不懂得管理与经营,无法建立庞大、持久王朝的游牧民族的特性上。说白了,蒙古人打仗的本领不错,做官,或者说管理国家,他们就差得太远了。
至于赵伏波之所以如此想,一来是当时的大宋实在是太过于软弱,对内执行高压、对外献媚纳贡。就如同一头肥了的猪一样,蒙古人不消灭南宋,都对不起自己的智慧。
而赵伏波在执行了法治、发展科学研究为主要的国策之后,对外政策与传统的中国皇朝完全是相反的。虽然马丁老师告诉了他许多国际政.治上的事情,但他还是感觉杀光了好,人都死绝了还谈个屁呀!
大约恰是因为教育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就决定了赵氏兄弟完全不同的选择。至于说对待外族人是不是残酷了些,那元朝立国时杀了8000万汉人不残酷吗?如果成吉思汗都可以被歌颂的话,那么赵伏波如此做有什么不妥吗?
“哈桑军师言之有理,只是此刻海上已经被二郎伏波把住了,我们纵是有些本领,又如何走得回这万万里的长路啊。光从路上走回去,不得也得好几年时光,只怕到那时大宋都要被蒙古人灭了呢!”
哈桑听到赵旭的话,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赵旭会不会有回到大宋去争夺天下的想法,这个消息对于赵伏波来说也相当重要。此刻哈桑只是简简单单的试探就被他逗了出来,心中自然是高兴的。
“旭爷说的极为有理,不过蒙古人能走的过来,我们就走的过去。而且我们有了车队,走起来还比他们快些。如果旭爷您真有这个想法的话,那么巴格达倒也不重要了,我们只消帮着蒙古人攻木刺夷之后,要他们承诺退出我大宋之地便了。”
不过赵旭随即就又提了几个问题,显然哈桑的话让他有了许多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