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忽必烈知道,冲击过程之中的松散队形,会减少伤亡。而且炮击的时候,伏在地下同样会减少伤亡。这都是在前次竹城作战之中,付出大量伤亡之后,得出的结论。最少密集阵形这时不可再用,倘若再用的话,那就只会等着挨炮了。
随着再一波炮弹的爆炸,蒙古人军阵之中出现了更多的混乱。这时使用一匹马“推动”的盾车开始快速前进,虽然所有蒙古士兵都明白,聚集在一起可能都会成为炮火的牺牲品。但有盾车的阻挡时他们不知不觉的都聚集在盾车的左右,这东西现在看起来或者用处不大,但到了近前面对竹墙上如同雨点样的枪弹时,这盾车却是保命必备的东西。
可现在,事实上盾车,这才是真的索命的玩意。在最初的时候,穆克并没有要炮火攻击那些盾车。因为他要预备着长远的打算,那么现在自然就无所谓了。“轮回ii型臼炮”,被用来攻击那些飞速前进的盾车。与那些使用水牛充当动力的“战车”相比,使用战马充当动力的盾车那是要快得多的。
可是一炮下来,200毫米的炮弹不但把整个盾车炸得粉碎,甚至还把盾车后面的人全都打倒在地。倘若按照常识的话,也许这时蒙古士兵就该溃退了,但事实上他们依然咬紧牙关,在接合向着竹城要塞挺进。
不能不说,蒙古军队有着极好的韧性。而且炮火的杀伤固然让人感觉到可怕,但在士兵们有军令在身的时候,他们也只有迎着炮火向前冲击。
这表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华夏军”陆军的炮火,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甚至有些蒙古士兵,在炮击来临的时候,他们会一头扎在地下的低洼处,从而保住他们的性命。更多的蒙古士兵,在面临炮击的时候,也想起了来前将领们的交待。那就是散开队形,不要挤在一起。
随着种种应付的手段起到作用,蒙古兵的士兵开始恢复起来。尤其是在他们的身后,第一排之中的一辆“战车”,终于到达了地方,它们立即开始以15发分的速度,向对面的“竹城要塞”射出炮火。看着天空里一道道火舌,蒙古军发出了欢呼的声音,士气也在一瞬间涨到了极致。
“轰轰轰……”
一枚枚炮弹由于初始弹道的过低,仅仅只击中了那些竹墙。猛烈的爆炸声,把外侧的竹排炸坏。引起了诸多蒙古士兵欢呼着,快速向前奔跑。炮弹的爆炸,也仅仅只能让他们伏下短短的瞬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虽然他们身后,那台刚刚发射了炮弹的“战车”,很快就被炮火摧毁。但更多的“战车”,正在涌向他们的发射阵地。这一次不但有那些“战车”,还用将要藏身在地下的,坑里的“飞燕iii型弩炮”。
事实上,要说威胁的话,它们可能才是真正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