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大明进入了十二月份。
北京越发的寒冷,天空也开始经常的飘下鹅毛大雪。
可是即便在这样冷的时日里,每天依旧有很多板车和马车,早早的等在城门口,等待城门开启的那一刻。
往年这种现象可是不多见,即便有人着急进城,也不会冒着风雪起这么大的早,怎么也要等日头高照,天气不那么冷的时候才会过来。
这些等在城门口的人,不是被人,正是西郊贩卖蜂窝煤的庄户们。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贩卖煤球的生意,被人做到了极致,那也是一门了不得生意。
这才短短两个来月的时间,西郊皇庄的百姓单凭蜂窝煤的良好销售状况,基本实现了脱贫。
每家每户少说都赚了七八两银子。
有了这些钱,这个皇庄不说能好好的过上一个年了,就算明年没什么收入,也不怕会饿着肚皮了。
但他们好似从前穷怕了,也可能是饿怕了。
即便家家户户都算得上小康了,可他们依旧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反倒是做的更加的卖力了。
一大清早,二三百个负责给京城各家送煤的车,就齐聚城门口,生怕去的晚了,耽误了主家生火做饭的时间。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的早高峰,就成了西城门这边的一道风景线。
守门的士兵们,要是哪天看不到他们在这边排队了,那才成了稀奇的事情。
有些小贩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这帮送煤炭的其实一个个都是有钱人,于是就大起他们的主意。
在他们入城的地方,在两边摆起了早餐铺子,一架小推车,一大桶热乎乎的豆浆,就是一个店铺。
那些往城里送煤的庄户们,他们也不愿一大清早的就把家里人给弄起来,再加上每个人手里都有点小钱,大多数都是准备,在城里送往第一批煤之后,再找个饭馆好好的吃一顿的。
不过自打有人开始在城门边上专门摆摊之后,他们有的人就开始趁着等城门的时间,先一步填饱肚子了。
一根果子,一万豆浆,就是他们一天早餐。
热乎乎的豆浆一下肚,顿时驱散了浑身的寒意,让这些辛勤的庄户们,忍不住舒服的喊了出来。
“舒坦!”
这边有人开始吃了,原本准备进城忙活完之后再去吃东西的,也有点忍不住了。
从口袋中摸出几文钱,对那个卖豆浆的老汉夫妻喊道,
“来来来,给俺也来一大碗,要热乎的,不热不给钱哦!”
那对卖豆浆的老夫妇,见又有生意上门,乐得快合不拢嘴了。
老汉一边给那个庄户盛豆浆,一边对他说到,
“托你们的福,小老儿自打买了你们卖的这种小火炉,和蜂窝煤之后,随时随地都能让锅热着,也不怕浪费柴火,保管大伙什么时候喝,咱的豆浆都是热乎的。”
这话一出,顿时让这些庄户门,感觉脸上有光。
觉得自己的辛勤劳作,也算是有了用武之地,心里感觉暖暖的。
陆续又有人喊道,
“老人家说话咱们愿意听,给咱也来一大碗,也要热乎的!”
大家都是不是差钱的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叫嚷起来,
“我也要,给我也来一碗!”
老夫妻二人,今天准备的一大锅豆浆,连一半人的人都没喝道,就卖的精光。
听见还有人在叫嚷,老汉只得歉意的说到,
“不好意思各位,老汉今天准备的少了点,明天吧,明天老汉保管让所有人都能喝道热乎乎的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