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郡学去,问问近日是否有文士、学子往来。”
“是,属下遵命。”
徐君蒨接过美人捧来的白纸,看着上面记录的佳句,脸上满是欣赏,就这么看着,仿佛老僧入定。
李笠老老实实在一旁站着,不敢再随意说话,以免“祸从口出”。
没错,他是可以把这佳句当成自己所作,然后得徐参军赏识,接着高攀。
攀上徐参军的姊夫湘东王,然后“适度借鉴”一些名诗,让湘东王叹服,得其赏识,继续高攀,来到皇帝面前。
再“适度借鉴”一些名诗,让皇帝叹服,得受提拔,短短一两年时间平步青云,可不比在鄱阳赚钱当土财主要强?
是这样么?
李笠认为不是。
假的就是假的,按这个时代的标准,他就是个文盲,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学才子,肚子里没墨水。
连“雕虫”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即便混到皇帝面前,也迟早要出丑。
“借鉴”来的诗句,只能是特定场景下才能套用,可一旦陪着皇帝出游,皇帝让他即兴作诗,或者出个题目让他作诗,他无法套用“唐诗宋词”,那怎么办?
又或者世家子弟慕名而来,邀请他出游,大伙吟诗作对,都是即兴发挥,他有本事即兴发挥么?
没有。
假的就是假的,靠着“借鉴”来的名诗糊弄人,迟早会被人发现名不副实,自取其辱。
所以,他不能靠这种捷径来发家。
“甚好,甚好。”徐君蒨连着叫好,让美人将纸仔细收起来,随后看向李笠,笑道:“李郎...”
李笠顾不得失礼,赶紧插话:“小人惶恐,担不得上官如此称呼。”
“无妨,担得起,不过既然你觉得惶恐,也罢。”徐君蒨顿了顿,继续说:“李三郎,你能将这诗句的来历坦诚相告,而不是借机赚取好处,可见心性不错。”
李笠一脸恭顺听着,徐君蒨又说:“你擅长钓鱼,对吧。”
“回上官,那是旁人以讹传讹,小人钓术普通..只是稍有心得。”
徐君蒨摆摆手:“不,不是稍有,是很有心得,甚好,甚好!”
李笠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因为听意思,这位徐参军今日找他来,恐怕有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看钓鱼。
但也只能听下去。
又听徐君蒨说:“李三郎,你为鱼梁小吏,恐难有作为,本官给你想了个好去处。”
李笠不想去什么“好去处”,他本来准备开始‘创业’,办作坊赚钱,都已经规划好了,赶紧回答:
“回上官,小人谢上官好意,但小人家有老母,又有寡嫂、孤侄,若到别处去,家中无依无靠。”
“是么?”徐君蒨有些意外,问了陪同的吏员,确定李笠家的情况,他沉吟起来:“你一心孝顺娘亲,体恤寡嫂、孤侄,甚好,甚好。”
“甚好”二字,听在李笠耳里,宛若“肾好”。
他听刘德才说,这位徐参军家中有美妾数十,只叹其人肾好,如今老听见这位说“甚好”,李笠腹诽不已:
好嘛,知道你肾好,可不可以不要老是当众说“甚好”,莫非怕别人不知道你“肾好”?
“哈哈,本官这是多想了。”徐君蒨又笑起来,看着李笠,说:“你随我去寻阳,入王府,陪伴世子,不会耽误家里事。”
“啊?世子?”李笠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旁边小吏、白直们听了,一脸羡慕的看着李笠:去给湘东王世子做陪伴,这可真是熬出头了啊!
徐君蒨点点头:“对,去寻阳,到湘东王府陪伴世子,寻阳和鄱阳,往来方便,走的是水路,一两日就到,你家若有事,也能照应。”
李笠只觉得难以置信:你脑子有问题?我的案子刚弄得湘东王灰头土脸,你让我去王府,膈应湘东王么?
但转念一想,搞不好这是想让他装个门面,表现出湘东王豁达、大度的气概。
所以李笠觉得这搞不好是两元钱买彩票中头奖,他吃了那么多苦,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李笠觉得人生充满阳光,还好记得要谦虚,赶紧说:“上官!小人不懂文采,不懂规矩,粗鄙之人,如何能入王府,陪伴世子左右?”
徐君蒨摆摆手:“能否陪伴世子,那得大王说了算,你随我去寻阳,在大王面前露个脸再说,本官自有安排,就这么定了!”
徐君蒨不容李笠多说,让吏员近前:“你,把这件事到郡廨办一下,莫要忘了。”
李笠老老实实在一旁站着,心里乐开了花,虽然这件事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但他觉得‘天道酬勤’,也许因为这段时间以来自己努力,所以老天给了个机会。
这个机会他要抓住,若能让那湘东王世子对自己青睐有加,意味着自己就能接近权力,哪怕是狐假虎威的权力。
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社会,他若与权力做伴,往后办许多事,必然事半功倍。
所以,这是天上掉馅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