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循环(1 / 2)

乱世栋梁 米糕羊 1785 字 6天前

淮阴,两辆牛车在众多武装侍卫的簇拥下,向行宫前进,李笠坐在其中一辆牛车里,想着事情。

起兵诸王,兵败被俘,已经陆续押到淮阴,这些人是生是死,全在他一念之间。

不仅如此,之前一直在淮阴的宗室王侯,包括录尚书事的江夏王萧大款,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不会再有实力派明着支持这些人。

所以,宗室力量已经一蹶不振,接下来,李笠其实可以走程序了。

走什么程序呢?

参考齐、梁换代故事,以谢太后(因为新君未定)临朝称制,然后封他为某国公,公国有十来郡,封国选诸要职,悉依天朝之制。

过一阵,加封数郡,进爵为王。

而宗室王侯意图谋反,人证物证齐全,统统杀光。

又过一阵,皇后、张贵人临盆,若生下男孩,便有群臣劝进,成了太皇太后的谢太后以天下为重,替孙子做主,将皇位禅让。

于是改朝换代。

若皇后、张贵人未能生下男孩,于是谢太后另立宗室为帝,新君即位后,自称德才缺欠,将皇位禅让。

禅让之后,以逊帝为梁王,延续梁祚。

数年后,梁王因病不治,去世,梁王国除国。

李笠想到这里,目光凝滞。

他作为深受先帝(萧纲)恩遇的臣子,从道义上就欠了先帝永远也还不完的恩情,若杀先帝诸子孙,在道义上就是永远也洗不掉的污点。

说是忘恩负义也不为过,哪怕他真的称帝,并统一天下,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这个道德污点,依旧会成为他的标签。

忘恩负义。

若不杀诸王、侯,就会成为极大地隐患,因为先帝诸子孙,具备一定的政治号召力。

一旦时局突变,或许就有实力派奉先帝(萧纲)某位皇子、皇孙起事,来个惊天大逆转。

这不是不可能,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阴暗,你不斩草除根,对方就有可能死灰复燃,把你斩草除根。

至于道德污点,谁在乎?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杀侄子,软禁父亲,强占弟媳,有没有道德污点?

突厥来袭,兵临长安,李世民与突厥可汗结渭水之盟,花大量钱帛,以交纳保护费的形势,换取突厥退兵,耻不耻辱?

那又如何?

李世民依旧被后世称为明君,因为在他治下,有了贞观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强盛,四方来朝。

虽然渭水之盟有些屈辱,但没过几年,唐军就打得突厥大败,把突厥可汗抓到长安,给大唐皇帝、太上皇表演歌舞。

而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这时,那屈辱的渭水之盟,则成了李世民卧薪尝胆的一个起点,而不是丧权辱国的起点。

李笠想了几日,想明白了:皇帝的个人道德污点,算不了什么,其作为皇帝时在国务层面的所作所为,才会决定其名声好坏。

司马家以卑鄙行径篡夺曹魏大权,又公然在大街上杀害天子,所以,晋朝没脸强调“忠君”,只敢说“以孝治天下”。

若司马家的皇帝励精图治,保得天下太平,没发生八王之乱,没让更大的惨剧发生...

取而代之的“xx(年号)盛世”,晋军横扫四方蛮夷,皇帝被称为“天可汗”,那么,谁在乎司马懿父子身为魏臣时为了夺权,做过的那些龌龊事?

车队抵达宫门,李笠下了车,步行通过宫门,向内走去。

身后,牛车,也下来几人,跟着向前走。

虽然,太后(因为新君未立,尚为太后)许李笠以车驾于宫内任意行驶的特权,但李笠很低调,没有动用这个特权。

也无必要。

向寡妇们耀武扬威,这种行为太丢脸了。

更别说寡妇之中,还有自己可怜的女儿。

李笠今日入宫,是例行向太后问安,并做一些事,再顺便探望女儿,走在廊下,看着两旁一脸敬畏的男男女女,思绪万千。

他还是不想杀人、斩草除根,觉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改为某种形式的软禁或许也可以。

因为屠杀前朝宗室,本来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曹魏善待逊位的汉帝刘协,而曹魏并未亡于前朝宗室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