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七里香和薅羊毛(1 / 2)

从成团夜到向往的生活,再到巡演,然后顺带着还临时拍了部三场戏的电影,这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忙活了差不多两个月后...

叶青终于开始忙活新歌的事情了。

因为昨晚拍了个大夜,还吃了餐饭,所以今天睡到十二点才起。

下午两点,他到公司的时候已经是万事俱备。田元带着他去到了装饰一新的录音棚,里面人还不少,都是按照他的要求来选的。

此刻,见叶青过来。屋子内的人都立刻站了起来:

“青哥。”

“青哥来了。”

当然还有些老资格还是坚持着辈分:“小叶来了,怎么样啊最近?”

“还行,都挺好。”

叶青笑,他对这种称呼什么的还真没什么,毕竟看着一堆年纪比他大的叫他哥也是有点别扭。所以他也不多去纠结这些,直接开始招呼着要干活了。

整天喊着主业歌手,那得多录点歌才对。

今天的主题:英伦摇滚。

话说周董的英伦摇滚或者说抒情摇滚还蛮多的,毕竟他第一次制作的英伦摇滚《轨迹》就大热,所以后来他十多年制作了好些这种风格的歌曲:《一路向北》、《白色风车》、《不能说的秘密》、《借口》、《听见下雨的声音》、《不爱我就拉倒》...

算得上是蛮多的一个类型,包括之前演唱的《花海》和《晴天》也是这个风格。

但真的有代表性又要有比较大众的:

叶青现在粉丝群体中女生占大多数,但听他歌的路人中男生比例又偏高。选歌的时候既要考虑自家粉丝的偏好,又要提高路人传唱度...那这么考虑下来,要一击即中的首发它只能是:

演唱会永远的压轴,《七里香》。

...

原来的时空里,2004年,周奶茶的这首《七里香》获得香港tvb8十大金曲最佳作曲、监制、编曲3项大奖,05年又获得了第16届金曲奖最佳作曲,足以见得这首歌的优秀。

这首歌也是当年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了。

哪怕再乐评届有所争议,但最后时间证明了一切。所以叶青当时拿这首歌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把它定位专辑主打。

而专辑主打,必然是要最用心的。

“采集的样本我听听。”

开始前叶青先是戴着耳机,认真听了一阵声音样本:听周杰伦的歌,就是前奏一响起,就能把人的时光拉回到青春的时期。

所以叶青很清楚前奏的重要性。

而《七里香》前奏里的风声,叶青要求的是亲自去山里采集。然后采集完了就发来,叶青听了觉得还行就先留下不行就放掉。

多数是不行的,是被放弃掉的。

少数留下。

但即便如此,也是留下了整整二十来段。

一番挑选,他最后选了个差不多的:那是在贵州的山里录的风声,在一个空旷的山谷里录的,当时刚下完雨整个空气都湿漉漉的,刚好就有阵风迎着面吹过来,整个感觉就刚好。

“行,就这个吧。”

然后呢,这个其实属于编曲方面的事情,他这边也就没多管,正式开始了曲子的录制:《七里香》的曲其实是不那么难的,和弦也用了常用的am-f-g-c(6451)——以am开头的和弦走向,是周董的一贯风格。

也就是和叶青之前拿出的《晴天》一样。

这种好处就是朗朗上口,贴合风格。坏处就是容易落于俗套,写出一首雷同的歌曲,然后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叶青自诩是写不出来特别的。

但谁叫对方是周杰伦呢?

人家就是有这种本事用大众都有的东西,写出来不一样的作品。而这种不同,就从曲子上的一些细节上来调整。

...

“诶,你看这有点意思啊?居然可以这样来搞定叠音的问题...”

“对啊,很有趣的设计。”

“这点他是怎么想出来这种写法的?你看啊,每隔两个连续音,他就换入下一个和声继续进行,这样完全就避免了叠音的问题,又能继续推动着歌曲往下走。”

“是啊,这样来整个歌曲一下子还多了点变动的动机,反倒避免了太过工整带来的四平八稳的疲倦感,有意思多了...”

田元最后感慨:“这种不断更替动机的感觉,真的...这小子在旋律写作上的能力真的是厉害,作曲这方面真的太强了。”

看过谱子的人都对此颇为新奇,然后觉得不错,很有年轻人的创造力。

但也整体算是在意料之中了。

在他们看来,叶青满打满算开始学音乐也就不到三年。所以有底子写出来这种比较简单一点的曲子,又有非常灵活且抓人的推动,是属于惊讶但正常范围内的。

那些一上来啥也不学,掏出一首《以父之名》的...

这个逻辑性就不符合。

而话又说回来了。

其实《七里香》这首歌作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编曲:比如说一开始收集的风声,然后风铃的运用,包括马上跟着进入乐器振琴——振琴的音色跟木琴比较像,音色比吉他更加明朗清亮,并提前加入鼓点进入状态。

所以这种夏天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也就组成了这抓耳的前奏。

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其实还是有很多难度上的东西不好达成。毕竟叶青自己不是什么编曲大师,更没有和周奶茶合作了太多次的钟兴民作为编曲,所以和田元的磨合还是比较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