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烧了一天,虽然还在拉稀但是现在烧总算退了,赶紧起来码字,这是在马桶上为你带来的一节……)
嘴巴拉平,不苟言笑,在右嘴角的位置往下稍稍有一个10度左右的自然下拉夹角。
眼睛目不斜视地向前方看着,略略眯缝起来,眼珠子像是迟滞了一样,转动并不是很灵活,需要观察左右事物的时候脑袋也会不自觉地随之微微摇动。
站在桌前时,双腿紧贴着桌子边缘,一手撑开书包的口子,然后就开始将散落在桌子上的东西往里面收:乐谱,纸,笔,饭盒,苹果,梨,薯片……
这是沈欢现在的模样,他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而他所谓的临时有事,大概就是出去春游了,这从他书包里的这些食物就能看出来。
按照正常逻辑,人家已经在一旁等了,他应该动作快点、将这些东西都赶快塞进书包里带走才是,可他却像是有强迫症一样,不紧不慢地收拾着,非要确保每一样放进书包里的东西都整整齐齐才是。
张长富作为沈欢的经纪人,此刻也在现场。
他在一旁看到沈欢的动作后,心中生起了一股诡异感来:明明在他眼前的就是沈欢,脸蛋半点没变,但是给他的感觉却不是沈欢了。
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事实上,这种感觉从沈欢今天到这排练厅里就开始了。
“我来吧。”
张长富在一旁看沈欢这慢腾腾的收拾劲,想要上来帮忙,但是还没靠近就被沈欢一手拦住了——沈欢头也不回,只是往后扬长手臂拦住了张长富。
这让张长富感觉更加怪异了:沈欢若是想要阻止他做什么事,从来都是一脸优哉游哉地喊上一声“算啦老张”,又或者是满脸凝重地危言耸听来“恐吓”他,他还从来没有见过沈欢现在这幅模样呢。
话都不说一句,这也太酷了吧?……
其他人和沈欢不熟,所以并不像张长富这样有怪异感,他们只是觉得沈欢或许就是这样的人,只有那个夏时秋的助理小姑娘时不时地向沈欢这边看上一眼,眼神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家伙,总让她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可她明明就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家伙。
小姑娘不知道的是,她的感觉没有错。而她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沈欢现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夏时秋。
沈欢花了一天时间,在网上搜罗遍了有关夏时秋的影像资料,尤其是很多并不是以夏时秋为主角、只是顺带着拍到他的影像资料,更是沈欢研究的重点,因为在那样的资料里,沈欢所能看到的夏时秋更加的真实自然。张长富之前所见到的他在看三点式美女走t台,也就是这其中的一副影像资料了。
沈欢通过细心地观察,大量的对比,最终总结出了夏时秋的一些行为特征,并将其设计排练,现在表演了出来。
简单来说,他在模仿夏时秋的行为习惯。
大苹果城市大学的坦尼亚·恰特兰和约翰·巴奇教授通过实验发现,在相互交流时,人们会无意识地模仿对方。俄州州立大学的杰西卡教授认为在语言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时代,模仿可能是人类互相交流的主要手段,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更有利于生存。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模仿成为一个重要的与他人拉近距离的社交手段。
风车国的内梅亨大学的马里勒尔·斯特尔教授通过实验发现,在交流过程中,模仿对方的表情等非语言信号,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而当对方发现自己被模仿时,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时,模仿使得整个交流过程变得更加流畅顺利。
这些东西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变色龙效应,沈欢也是在某部悬疑心理犯罪的剧集中所学习到的。
而他现在就是想要利用这种心理学效应,来接近夏时秋,以此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
当然,想要利用变色龙效应来接近目标,“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若是让对方意识到你在刻意模仿他的话,那反而会起到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