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易京攻防战(三)(2 / 2)

高郅点燃的井阑摇摇欲坠,不时有袁军弓手从上坠落,跌死于地面,踏为肉泥。

待将城墙附近的井阑尽数烧毁后,高郅又领着残余兵马慢慢退入易京城,反观袁军,士气大落,不但没了井阑,而且那些云梯也多有被烧,上去的袁军纷纷被守城精兵斩杀。

无奈之下,袁军只能鸣金,重新对峙。

而这一对峙,就持续了一个月。

在此期间,袁绍部将韩猛、鲜于辅以及乌桓峭王三路大军,和公孙瓒麾下援军,在鲍丘河展开大战,公孙瓒援军大败,被斩首一万余级,再无力北上救援。

“速速令四周守军来援!”得知消息的公孙瓒,有些惊慌失措。

“袁绍众十余万围易京。将军所部不过四五万,右北平人马不过八千,实难相抗。将军宜忍耐时刻,还是要待黑山军马前来,方可破敌。”田豫只好在一旁细心解释,并宽慰公孙瓒。

公孙瓒知这样做是饮鸩止渴,但形势所逼,不得不为,只好答允。

其实说起来,公孙瓒的这些敌人,在公孙瓒杀刘虞之前就在。

如果公孙瓒稍微有点远见的,稍微的合纵连横一下,就不会让这些人联合到一块一起对付自己。

可偏偏公孙瓒没有这样的头脑,硬是让这些人拼到了一起。

而这些人最重要的粘合剂,就是之前德高望重的刘虞。

鲜于辅是刘虞的部将,为刘虞报仇是自然而然的事。

刘虞的长子刘和在刘虞被杀时在袁绍那,正好给了袁绍乘机出兵消灭公孙瓒占领幽州的借口。

而乌桓、鲜卑人自从刘虞当上幽州牧后就只认刘虞,公孙瓒则一直惦念着怎么消灭乌桓鲜卑人,如今刘虞一死,这些幽州的乌桓、鲜卑部落就很紧张,找人联合灭掉公孙瓒也可以理解。

公孙瓒确实不是什么战略家,是因为那首“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民谣,才搬过来的。

可看一看易京的位置,如果按东汉十三州区域算的话,还属于袁绍的冀州,不过属于冀州的最北边,幽州的最南边。

易京向南向北,都是一片大平原,完全无险可守。

这么一个地方,一旦被包围,就是四面受敌,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公孙瓒还是有过优势的,那就是能死磕,能打硬仗。

之前刘虞讨伐他的时候,他守着蓟城旁边的一个小城,带着几百人,硬生生把刘虞十万人的大军打败了。

这一次退守易京,公孙瓒又一次和袁绍等人打起了僵持战。

公孙瓒在易京开置屯田,实现了自给自足。而另一边的袁绍就要吃亏的多。

一开始还行,不过十数万的大军补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暂时也许还看不出来,但是时间久了,一定容易出问题的。

我们知道三国时代是曹操开辟了屯田的先例,正是因为屯田,曹操能够比别的诸侯有更充足的粮草,才最终一举平定了北方。不过公孙瓒的这次屯田,要比曹操还要早。在战乱年代,影响战争胜负的,常常不是谁的军队更强,而是谁有更充足的粮草,谁有更好的后勤。

在袁绍、刘和、鲜于辅军队与公孙瓒对峙期间,幽州下边几个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全部将公孙瓒所任命的官员杀掉,而投靠了鲜于辅、刘和。

如果看幽州地图的话,幽州最东边的几个郡早就被公孙度占去,如今剩下的几个郡,只有刘备的老家涿郡还归公孙瓒,幽州的大部此时已全部被袁绍势力占据。

而公孙瓒,也彻底被袁绍势力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