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黑市(1 / 2)

环球挖土党 痞徒 1862 字 3天前

成功的把一支珍贵的老枪拆成一箱子零件之后,石泉总算有心思随便弄点吃的填饱了肚子。

吃饱喝足眯了一觉,石泉慢慢悠悠的把车开到了第三枚枚绿色箭头的位置,这次的埋藏位置距离路边只有不到20米,算不上隐秘,但却是周围仅有的一处制高点。

而且这次总算不再是地窨子,埋藏点位于小山包最高点的一颗榉树旁边,埋藏深度也仅仅只有三十多公分而已。

三两下清除掉覆盖的土层,这次的埋藏物竟然是一只颇大的翻盖箱子。这箱子外层还钉着一层斑驳的厚帆布,长度超过一米半,宽也有将近80多公分。

撬开锈蚀在一起的黄铜搭扣,石泉原本漫不尽心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别的不说,木头箱子内部刷了厚厚的一层绿色油漆,这让它的防水性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虽然它容量和之前的地窨子没法比,可这内容物的品质却高出了不知道多少!

mp40冲锋枪,7支!

kar98k步枪,足足16支!

除了这些,箱子最靠边的位置竟然还有一整套的二战德军连级单位标配的torn.fu.d型背负式无线电!

这种无线电虽然号称背负式,但其实分成两大部分,使用的时候需要至少两名士兵,其中负责联络的通讯兵背着电池组,另一个小跟班儿则背着无线电主机充当人形自走信号源,除此之外还会有个备用的工具人负责提供火力掩护。

“真难为苏联红军竟然能缴获这种宝贝。”

石泉叹息,此时他已经无比确信这个箱子里的东西绝对和大伊万提供的线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知道,这种背负式无线电可是德军步兵师连级单位才会配属的,连部再往下,则更多的依靠有线回路电话。换句话说,这在当时可不是轻易就能缴获到的宝贝。

这次收获可不小,石泉来来回回搬了三趟才把所有的东西都送回房车。

地图视野里还剩最后两个黑色箭头,石泉却是准备停停手再说,一来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就算找到黑色箭头他也不想摸黑工作,危险性太大,二来这里距离布良斯克已经非常近,趁着天黑前的这点时间,他准备先去采购一些只有这里才有买到的东西。

驱车回到波尔皮诺,石泉直接把车开进了城区一家紧挨着警察局的超市停车场。

当年的波尔皮诺村如今早已经属于布良斯克城区的一部分,或者说这里更像布良斯克城区东北角和森林带的交界地带。

往腰包里揣了两沓现钞,石泉打车直奔位于布良斯克城西的老疗养院。

这座敬老院的前身是一座前苏联时期的疗养院,当年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来自附近的工厂工人,如今虽然苏联早已解体,但这座用疗养院改建的养老院明面上却仍旧在服务着同一批人,甚至连一些斯大林时代的疗养项目都得到了保留。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列宁的这句名言堪称前苏联疗养院出现的催化剂。

而在1922年颁布的劳动法更是将“强制性休假”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从那之后一直到苏联解体前,苏联公民便被赋予了一项圣神不可侵犯的权利——每年至少在疗养院度过两星期的时光。

这项权利在当时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和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后的合法持枪比肩。只不过不同于大洋另一头的美国,苏联式的疗养更像是完成一件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任务。

如果把苏联比作一台由无数齿轮组成的巨大机器,把参与工作的苏联工人比作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零件的话。

那么这种苏联式疗养便有了正确的解释以及存在的意义——只有定时对每个零件进行定期保养维护,这台机器才能更长久的运转。

当然,这台红色机器被突然拔电拆个稀巴烂是每个零件都没想到的另一回事儿。

不管是这台红色机器的出现到拆毁,还是为了“保养零件”而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苏联式疗养院,这一切都应验了斯大林那句话——“欢乐是苏联最大的特色”。

现如今,这座疗养院摇身一变成了服务同一批人的养老院,但这里的服务项目却仍旧保持着苏联时代的传统。

比如用灭菌灯呼吸交换器杀死患者呼吸系统的细菌和真菌,比如让病人穿上银箔治疗服,再通过发射电磁脉冲缓解静脉曲张性溃疡和慢性疼痛(原理类似被电磁炉加热的水壶),又或者用电疗法治疗鼻窦炎等等。

这些听起来就匪夷所思的脑洞早已远超华夏那些莆田系的庸医,但因为其蕴含的“苏联味儿”,这些新奇却毫无卵用的服务体验竟然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甚至西方游客专门去前苏联境内寻找仍在营业的疗养院来体验早已过时的新鲜感。

石泉来这儿当然不是为了坐坐电磁炉顺便再来个电疗的,他是奔着疗养院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功能来的。

如果不是圈里人,哪怕本地居民可能都很少知道这个安静的躲在城市角落,陪着一群老人等待生命走到尽头的养老院地下竟然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座疗养院还是一处二战文物交易黑市。只不过,相比斯摩棱斯克城区的拖拉机市场那样半合法化的存在,这处隐藏在城区角落的黑市更加隐蔽也更加名副其实。

在这里进行交易的大多都是来历不太干净的非法收藏品,同时也是联邦警察隔三差五就会打击的重点对象,只不过因为明面上的伪装以及背后的持有人背景一直没有联邦警察愿意主动上面找麻烦罢了。

“可真会挑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