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香城,夏至未至,日头却已然炎炎。偶有风过,仍难抵燥热,蝉鸣在枝头喧嚣不绝,令人愈加觉得聒噪。然而,街头的热浪,终抵不过人来人往与如斯车流。
香城,这座居于岭南腹地,以加工制造业而闻名的城市,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昼夜不息,四季无寒,好似一个一直处在奔跑前进中的热血青年。居住在这里的八百多万外地人,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热情,不知疲倦,或者,即便疲倦了,他们也不敢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他们来此奋斗养家,抑或淘金的初衷也就付之东流水了。
沈健平、周琴夫妇就是这样的外地人。他们原是内地的国企工人。九十年代中期,两夫妻的工作单位受国企改制的风波影响,大量工人被迫下岗。沈氏夫妇虽未下岗,但单位效益差,拮据度日的两口子商量后,决议下海。随着下海人潮,他们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之一,号称“深圳后花园”的香城。
夫妻俩先是投奔周琴的高中同学,经这位同学的介绍,两人在香城某工业区一个大厂子打工。沈健平很快做到了厂间主任,工资也将近四千了。后来他们决定自主经营些小生意,便租下当地人的一整栋房子,办了营业证,开起了旅馆,做起了二手房东,留了一楼的一套房给自家住。沈健平时又挂靠快递公司没日没夜的跑快递,终于攒了笔还算可观的积蓄。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这个年底终于深化演变成为“金融大风暴”。本地房东开办的鞋厂也没躲过金融风暴的席卷,急于将手头的这栋房子出手,以盘活资金。沈健平俩口子盘算着把这房子给买下来,就跟亲戚借了些钱,把房子给盘了下来。
本地房东的鞋厂做的是外贸鞋,专门对口英法等西欧国家出口贸易。金融危机如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给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带来了重创。连美国的花旗银行都扛不住了,更别提这些小私企了。若不是房东追不回之前累积的货款,又迟迟接不到新的供货订单,这边又急着发工资给闹腾的工人们,沈氏夫妇要想以这么低的价钱买到这栋楼房,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说这房子略显老旧,可是,六十八万,着实不是它现在该有的价值。不过,据说,这房子房东当年自建的时候才花了十几万。窥斑见豹,由此,足见改革开放的潮流给香城卷来的经济效益之大。
这天午饭后,沈健平躺在沙发上看《香城日报》。
老婆周琴洗完碗筷,坐到他身边,说:“老沈,今天上午红莲打电话来了,说她老公的赔偿款拿到了,你猜猜,她拿了多少?”
沈健平抬了抬眼,并多没问,又继续看报纸,静等老婆说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