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如手足,情郎如衣服 第261节(1 / 2)

在她心中,拓跋弘毅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山,遮住了全部的阳光。

她为了求生,只能徒手劈山,可是却从未想过山真能为她所破。

“娘娘莫要声张。”戚公公真正动手杀了梁国皇帝,也有些回不过神来,咽了口唾沫,依照计划低声叮嘱道:“今夜且如常睡下,明日宫门一开,奴便出宫往娘娘家中去。”

贺兰氏一颤,犹疑不定。

戚公公像是明白她的担忧,又道:“事情已经做成,贺兰部与娘娘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您家中父兄必然会想办法遮掩此事……”

贺兰氏守着死去的拓跋弘毅过了一夜。

次晨天还未亮,戚公公便掐着时间出宫。

拓跋弘毅半年来第一次踏足后宫,入的又是平素最跋扈的贵妃宫中,皇帝身边的宫人也看眼色,不敢上来打扰。一直过了皇帝平时晨起的时辰,还不见皇帝叫人,跟随的宫人才试探着入殿,却被立在殿中、手持铜镜端详容颜的贺兰贵妃给轰了出来。

“急什么!若要陛下醒来,见着我未曾修饰的脸,我要你们好看!”贺兰氏拿出自己从前的架势来,横眉看去,又暧昧道:“今日我起迟了,陛下昨夜难道便不累吗?你们也不体恤陛下,叫他睡个安稳觉。”

宫人不敢硬闯,只能退出去再等。

直到前朝的军报送来,管理军务的大臣也派人来请陛下,宫人才不得不再次入内。

这次不管贺兰氏说什么,宫人都要入内了——贵妃这亲手画的妆容,用时也太久了些。

便在此时,贺兰氏的长兄赶到。

贺兰氏此前疑心他已知皇帝用意,此时见了他,先是松了口气,继而却又提起一颗心来,先问道:“传话的太监呢?”

贺兰氏长兄冷着脸,并不理会她,只对要入内的宫人道:“你们且退下,我去唤陛下晨起——还有要事与陛下相商。前朝的大臣有话说,只管叫他们来找我。”

宫人们方才对着贵妃敢硬闯,但此时见了贵妃长兄,又听对方说与皇帝有正事相商,便又犹豫着退下了——这半年来是战事繁忙,但在这之前,皇帝与贵妃长兄的关系却很好,一同游猎、一同吃酒。贵妃在后宫,管不到他们;但贵妃长兄却能在前朝说得上话。宫人们卖了贵妃长兄这个面子,再度退下。

兄妹二人斜着身子进了内室。

“这!”纵然已知发生了什么,贺兰氏长兄望着床上皇帝的僵尸,还是惊掉了舌头,一时说不出话来。

贺兰氏却有一夜的时间思考,此时快速道:“若是遮掩不过去,咱们阖族都难逃一死。”

“你还知道这道理?若不是为了阖族性命,我今日为何还要奉父亲之命,甘冒奇险前来?父亲那边已经在安排医官,等下我会出去说陛下突然病重,传召医官……”

凭借着贵妃在,贺兰部族在宫中经营多年,手中的人不多、却还够用。

贺兰氏听着族中的安排,望着床上死去一夜的枕边人,只是麻木点头,唯一的惦念便是她的孩子。

只偶尔飘过一丝念头,那个帮了她的戚公公去了哪里?他果真是个普通的宦官吗?

而在周国境内,自襄阳大败之后,吐谷浑雄领兵驻扎在野外,既没能攻下襄阳,又失去了上庸郡,只发信给朝中,要等皇帝的指令再动兵。

然而他要等,周国大军却不答应了。

建平郡、上庸郡与襄阳三处出兵,合力围剿吐谷浑雄的军队。

双方人数相当,梁国骑兵更悍勇、技术也高超——他们是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而周国骑兵有地利、且有半数新投入战斗的兵马,锐气逼人。

两边打得旗鼓相当,吐谷浑雄在包围之中,时不时被断粮草供给,渐渐陷入窘境。

他没有料到建平郡会出兵,否则他原本可以南下从西边突围而出。

就在这种情况下,梁国朝中传来消息,说是皇帝拓跋弘毅突染恶疾,病笃难治。

吐谷浑雄原本以为这封信是周人伪造的,也许真的信使被劫持了,但他仔细检查过后,确认乃朝中所发,非系伪造。

暗夜之中,吐谷浑雄听着四面八方的喊杀声,戎马半生,却第一次生了退意——难道真是天意?

他并非鲜卑人,从姓氏便能看出他本是吐谷浑国的人。

这样一个外族人,在梁国最大的依仗便是梁国皇帝拓跋弘毅。

如今梁国皇帝病笃,朝中那二十多个部族谁会理事?届时他这个手握重兵的异族大将,又会是什么下场?

若梁国皇帝不能及时痊愈理政,那么朝中主事之人,甚至不用特意做什么,只要粮草输送短上几日,便能杀他与众将士与无形。

吐谷浑雄了解梁国内部的情况,那些乱七八糟的部族,正如他的母国吐谷浑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忠君的理念,若不是梁国皇帝在上面压着,早就自己人抢牧场、田地打起来了。

甚至梁国皇帝这场突如其来的病,背后未必没有那些部族的影子。

吐谷浑雄不打算给梁国混乱的部族之争陪葬,第二日晚上,排兵布阵之后,自己率领三万名嫡系骑兵,强行突破上庸郡与建平郡之间的巫县,向西而行,逃出生天。

至于留下来掩护的十数万名梁国骑兵,则在主将消失之后,丧失斗志,或**死,或被擒住,或逃窜于山林之间。

随后,接到梁国皇帝病笃这一则消息的周边各国,纷纷出兵,从原本的试探变成了战争。

而大周左将军齐云领重兵,自上庸郡而出,直

插梁国国都长安。

梁国这个庞然大物,终于要迎来它轰然倒下的时刻。

第245章

周国大军已突破重要关口北上,皇帝穆明珠便不必再跟随同往。

她当初御驾亲征,是前线遇阻,为了鼓舞士气,毕竟皇帝的象征意义重大。

如今梁国势衰,大周将士奋勇争先,要实现父辈未能实现的北定中原宏志,不需要她额外再鼓舞什么。

穆明珠从襄阳转而回往建业。